1/28/2013

台灣 vs. 美國

 

想了三年要留哪,
我還是沒想出個答案。

在情感上,
我其實想回台灣--
一個鬧烘烘的地方、一個缺乏人與人關係大於一切社會,
但我還是想回去,
但是,我害怕回去!

 

美國生活會很孤單
但是,我卻不害怕,
活下來不容易,只是要找到方法,
找方法不容易,但可能發生。

 

也許我不是選擇孤單,
我只是逃避害怕。

1/19/2013

自我挑戰

 

這是2011.11的殘稿,
想著自己欠自己的稿債,
還是把這些隻字片語重新組織,好記錄當時的心情。

 
 

剛經歷完一場大報告
(針對30多位同領域的Therapist、3-4位督導、還有一個資深督導員),
在準備以及上台過程中,
我更清楚看懂自己的心--
為什麼「在這階段」我想申請留在美國
(對!這階段,可能數年,但之後未定)。

多數我以為我做不好的事情 (例如這次提案報告,我肯定會語無倫次),
過程中,我會去抓一件最重要的部分來發揮
(例如這次督導Joanthan幫很多,不僅提供該討論會的目標與要求,
也引導我和partner開啟對話,以整理出個案的核心部分),
其實成果多半比我以為的還要好。

當然不是每次,
但就每次經驗來說,我都至少可以清楚指出自己有哪些進步。

進步可能是,
溝通--我有策略來呈現錯綜複雜的概念(如家庭圖),
專業--提供我的臨床判斷與insight,
自我表現--態度,會讓人知道你對案子和工作的投入程度,
臨場反應--Partner臨時放鴿子,讓我一人獨撐大場,
語言--我聽懂這次所有的提問,
一點一滴,讓我看到自己的成長。

也許不是自己嫻熟的環境,
所有的成績不再是理所當然,
所以更專注投注的努力,驚喜自己的成長。

相反的,也就是因為努力就會有收穫,
而成了我留在這很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