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國準備到最後踏出國門,
大家都說,記得凡事多請教學長姐。
似乎就存有一種概念,
反正出門在外,學長姐一定會幫我的!
今天,是我第二次從台灣學生的嘴裡聽到:
『TSA(台灣同學會)好像都沒做什麼嘛!』
雖然我非學生會幹部,坦白講這句話聽起來頗不舒服,
而我的第一問題是:『你希望TSA幫你什麼?』
出門在外,總會覺得啥都不比台灣好,
光是忙哪裡吃、怎麼去(交通)、住哪裡(住宿/家具)等事情,
其實剛來真的會孤單(我有人罩,我是特例啦~),
有時候就算知道該怎麼辦,
但要一個人去處理這些事情,其實真的會難過到想哭
(處理heater時,有次和管理員吵完,
我就在學校的公車上哭了起來,也是出國後因身處異地而的唯一哭的一次)。
總期待有個天使可以來灑個小金粉,
當場這些事情都迎刃而解。
TSA是不是就被寄予背負天使職責的厚望呢?
這樣的 "厚望" ,有點空泛且高調,
特別是,TSA不能解決大家的寂寞感。
想要TSA幫什麼,應該具體、條列式的講出自己需要的幫助,
當然前提,要有禮貌!
不過,到底TSA應該幫台灣生做什麼呢?
坦白說,我從不覺得有啥『應該』!
是哪個人付了錢給哪個幹部來做哪些事情呢
坦白說,這些來服務的,都是佛心來的!
有新生說,像XXU的學校,學長姐就會怎樣怎樣,
我總覺得這些服務的學長姐都是個案,
從沒有個什麼職責讓這些人一定得做些啥。
反過來說,不曉得這位新生願不願意簽下賣身契,
自願當下屆的會長呢?
我不曉得這話題和X年級生的特色是否有關,
至少我沒有相關的變因可以連結,
不過,聽到兩個人(ㄟ..本校台生才幾個!好啦~也可能是個案)
說出一樣的話,
我知道有些人沒有惡意只是有錯誤期待,
但站在旁觀的立場,還是挺刺耳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