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0

坦率與真誠 --2

 

當我把這些我討厭的事情寫下來後,
我突然恍然大悟,
「這真是一個心智年齡只有十歲的愛耍彆扭小男生」,
而且還是喜歡完小女生那種「那種我對你好,你也要對我好的」小孩子遊戲。

他的彆扭,
讓他把所有的關心都反過來說;
他的彆扭
讓他下了「踩人家痛處-->吸引朋友注意-->跟朋友有互動-->有互動代表是友好」的幼稚結論。

我只能說,
真是一個幼稚不坦率但沒心機的幼稚男。

我肯定他對朋友的付出,
但付出本來就不能求對等;
如果他得不到想要的,他可以不爽,
但不要在我面前用那些刻薄話酸人,特別是我的朋友!
不然我要轉頭走人,不然就翻臉

然後我得小心拿捏這尺度,
因為幼稚男可以幼稚到快中年功力一定一等一,
不會因我翻臉就學會自省,
反而,我還可能落他口實,被他反將一軍說我在「諮商」他。
(我吃過虧了)

真的TMD,
我真要諮商你,我才不會真動怒哩!
若我真視你為個案,我最多覺得你煩,該做完哪些要做的,
我不會跟你動到我個人情緒,
你也太小看我對個案的態度。

所以,對他大絕招就是「冷處理」加「直擣龍穴」!

「冷處理」就是對於一切不合宜的表現,
全都聽不見看不見、
全都不反應不答腔。
我要告訴你:這不好玩,我不喜歡,我也不會跟你玩。

「直擣龍穴」就是唯有直率坦白的表達,才是交朋友的方式。
所以他如果真的關心人,那就說出來、表現出來,
口語酸人,不會讓我感受到溫暖,反而只有怒火一把把。
所以他不用適切的社交語言,
我就一切通通聽不懂、裝不懂。

想念已經離美的台生,那就直接去跟那些人說:「我想念你們」,
盼念音訊卻屢屢落空,那就寫信告訴他們:「我很生氣和難過」,
還有,你說人家不跟你聯絡,
試問,你寫信了嗎?你打電話了嗎?

試問,如果世上就有人會「移地別戀」,回台就忘美,不可以嗎?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事情,
你不能接受,就是每次和另外朋友見面天天酸舊友,還有間接諷刺你面前的這個朋友嗎?
Enough is enough!

I won't take it anymore.

DON’T BE CHILDISH!!!

1/30/2010

坦率與真誠 --1

 

這故事,先從我某個朋友說起。

因為對他很多複雜的情緒,
最近這陣子整個不滿到極點,
一開始嘗試迴避他,後來嘗試釐清我到底在不高興什麼,
如果我不滿意我們彼此的互動,我勢必就要改變回應方式,
我目前也只理個大概,還沒真正執行新策略,還不知結果。(thinking)

 

事情是這樣的...

米國男,年齡不詳,
認識他是在我常去的國際生聚會上;
在去年之前,他都還是本校碩生,也在writing center打工,
意味他有很多機會接觸國際生,當然也常幫國際生很多忙(接送、改作業、諮詢...)

一開始接觸,印象都很好,
他很熟外國學生,所以平常對話會協助我們發音和口語;
他會留意記住你的喜好,
例如我們聊過某種蛋糕或電影,他之後可能會帶來給大家吃...;
這次買車也多虧有他介紹,我算是買到一台CP值不錯的車,
也因為他懂車,幫我解惑,還幫我做車子的維修更新。

但他最近幾個症頭,讓我實在快抓狂。

首先,他很龜毛,
很多事情明明就講很清楚了,但他會重複說個好幾次,
很愛E來E去把事情講得很瑣碎,
雖然我很沒耐心,但這還沒挑動到我最大的神經。

幾次讓我不爽的是:我哪裡痛處,他哪兒踩。
他知道我極端厭惡蜘蛛和蛇,
他好幾次把有蛇圖案的旗子就往我身上放,
刻意亮出穿在最裡面、有蜘蛛圖案衣服就算了,
還故意往往我身上靠。
三不五時,就故意說,台灣怎樣、大陸人比較好之類等等。

但一切,莫過於他的刻薄與愛抱怨。

他對「他認定的好朋友」期待都很高,
若對方沒給等值回應給他,肯定被他酸上三個月。
如他覺得他曾經幫過對方,所以朋友的趴踢應該會邀他。
問題是,一來趴踢很各種類型與對象; 再者,對方不一定認為和他交情有這麼深...

又例如,那幾個「他認為交情很好的朋友」回台後,
我就一直聽他抱怨對方寡情都不聯絡他。
問題是,這些回台朋友找工作、跟親友見面、重新適應其實都很忙,
加上不同時空,不僅他,我們這些尚留美的也沒接到消息阿!
不過他一概拒絕這些解釋....然後一貫的尖酸刻薄....

但,他刻薄的對象,有一些我覺得是好人,有一些也是我的朋友,聽多了,我真的也會不爽...!

一次、兩次,人家去年十月十一月回台,
他到現在都還在碎碎念,
甚至不甘這些離美的台生事情的,他也全都怪罪在對方身上,
頻率之高,幾乎等於口頭禪。

他的用詞,用 "mean" 不足以形容,
可能用acrid, caustic這樂形容他的言詞感覺比較貼切....

 

而讓我頭痛的,還有他詭異的作風實在讓人很困惑。

他總抱怨時間很少課業很多,說在圖書館唸書很多人都會找他講話,
但事實是,他自己不論生熟都會跟對方講完他生活細節,
所以若我們一起離開Lib,看他遇到幾個朋友,我就他聽重複幾次....

他媽媽開刀確實是大事,但跟好朋友講就好,
但是他只要路上遇到人,只要對方一開口 "how are you?",
他就像錄音帶一樣開始重複播放。

我一直想,
這個人是不是不知道,交友像吃牛排有分生熟這檔事?

1/29/2010

諸多雜事

 

欠了兩篇,我想最近心性還很浮躁,
沒法定心寫東西。

但總要開始寫東西,所以整理一下進來噗浪上的碎碎念。

雜事不順:
最近的網路購物:四本教科書、Printer滾軸、精華液,
還有從館際預約N本教科書,
還有一堆帳單問題…
一切都很不順

網路取消一本館際預約,卻N本預約書被取消,
或者要預約訂不到,網路四處比價,下單後又被取消。
買了書後,一本教科書去流浪。
一本館際借、網路下單都會無故被取消,希望這次可以買成功。
1/1買兩瓶精華液只收到一瓶,寫信去跟賣家反應,
說要寄出寄到現在沒收到,再提醒只說1/30會寄出,沒有任何一句招呼語。
滾軸寄錯型號、寄錯使用手冊.......
手機收訊一直有問題、費用被超收,
跑了N次店面和N次去電客服,現在解決收訊,但還有超收問題要追回,
銀行帳戶被charge 天價for overdraft....

呴~有沒有這麼累

1/28/2010

天堂所之天使同學 --1

 

最近沒啥特別,日子一樣過。
但平淡生活,總有些小事情頗有意思,
停工一個月多沒寫字,怕再停下去,這雜草就長出來了,
自己也斷了自我生活檢視的習慣。
所以接下來幾天,我會暖身動筆,每天來講一件事情。

今天來聊我所上同學。

在一開始,我想先澄清一下,
我其實一直很清楚知道,同學不等於朋友。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們所上的很多同學其實都有正職工作,很多人都已經結婚有孩子,
他們在美國也有家庭和社交生活,
所以不一定要和我們外籍生很多互動,或者有心也不一定有時間可以湊在一塊。

但我這話,不代表我的同學不好,
事實上是,我一堆同學都是天使。
只是前段的陳述是一個現實面,
對現實面有認識,我才會對彼此的互動有合理的期待。

到美國前,有人問我:「你不怕被歧視嗎?」
我想,如果在諮商所還會被歧視,那這所科系也沒啥好留念的。
而事實上是,念諮商所,真的會讓你身處天堂的被關懷---
至少我在這裡是這樣。

從第一學期開始,我就希望能多和同學互動,
因為一來,我不想在所上當outsider,
接著,和同學多交流,可多瞭解課業的經驗,,在諮商領域,我也會更有歸屬感。

社工伙伴:
那種心情,就很像大家去考社工師時,
發現從第一間教室到最後一間,都有你認識的人;
從同校的同學學長姐弟妹,前前工作的同事,還有很多工作聯繫認識的伙伴,
一種有歸屬這專業領域的fu。

但過程是很緩慢前進的;
一開始,其實並沒有那麼順利,
不過不是因為同學對我不好,
單純只是沒話題講、不知怎麼聊天、怕人家笑我英文能力、
怕看見對方因為我便扭的英文而露出困惑的表情...,
即使同學上課前後都會互相打招呼,互問近況。
不過我都跟不上,只能癡笑或放空。

所幸所上的課常有小組討論,偶而有團體報告,
所以熟捻度雖然緩慢加熱,但持續都和同學有互動。
加上大家討論選課的交流很頻繁,在兩學期之後,
我也可以和別人分享我的修課經驗後,
感覺就更能融入大家互動的圈圈裡。

 

來介紹我遇到的幾個天使...

第一學期修了兩堂課都有分組,
分小組時,同學其實都很耐心傾聽,
其中一個三人小組,我到現在都還常和另兩人有連絡,
其中Holly還幾次當救火隊幫我改作業。

[照片待補]

他是一個很真性情直率的女生,是那種看到不正義事情會抗議的人,
而且只要一提到小Baby他眼睛就會直發亮,一整個很High,
聽他講他工作上帶的小baby時,我腦中浮現的畫面都很生動又有趣。
只可惜他是另外一個program的,我們都已經分道揚鑣再實習,
也沒有共同的課程,
希望我倆相約的品酒 women night可早日實現。

 

我遇到的另外一個天使是Stephanie.
我跟他相遇也是在第一學期的某一堂理論課。
授課的是一個很無趣版書字很潦草最科技的上課教材是投影片的老教授,
每堂課都是版書開頭,而當我還很困惑辨識黑板的各字母時,
做旁邊但沒講過話的Stephanie把筆記移了過來,
之後還借我每一科上課筆記-- 只要我有開口要求的話。

我跟Stephanie修課不一定一樣,但進度差不多,
所以我倆常彼此分享已經上過課的經驗。
Stephanie對我最大的意義是,在最初的兩三個學期,
我還沒有幾個很close的所上朋友時,
他是那種「這堂有他,我會心安」的那種朋友。

後來每學期期末,他也會問我修哪幾門,
一次,他跟我相約一起修哪些課時,我感覺到自己也被重視,
感覺到原來我這外籍生也可讓於米國人在課堂上覺得心安。

Btw, 第一學期每週上課前,Stephanie都在校隊打女子草地曲棍球,
所以每次上課都穿得很sporty,雖然我早知道她很漂亮,
但是第一次在非課堂且他沒有練習的日子見到他時,實在大為驚豔。

[Stephanie, 為啥我沒跟你照過相!!??]

 

到了暑假,修了group work,
除了一來暑修課很密集(每週上三次,每次兩個半小時),幾近於weekday每天都見面,
我們每次都得和小組互動演練,
而正好和做報告超認真的Mandy一組,
他的細心,可能對美國人大剌剌個性來講是龜毛,
但對於我來說卻是超級有幫助。
坦白說,和美國人做報告,

有時常常覺得:「做這樣就好了嗎?」
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多細節都不清楚或有矛盾,
當把概念設計成方案時,理論和實際的落差都沒有機會可以討論,
特別是語言能力不夠清楚陳述時,這些部分我都只能放棄。
但是和Mandy合作時,卻是我最棒的報告經驗,
在我們呈現Project之前的每次課後,我們都留下來討論方案,
每一個環節都很細緻的討論過,為啥我想這麼做、我們要如何修改等等...

那次報告,老師開頭評論的十分鐘都是不斷地在讚美,
我之後直接、間接的陸續收到這個老師對我的評語,都是超級讚賞,
關於這樣正向評價,我只能說,感謝有Mandy.

[我居然也沒有和Mandy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