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啥特別,日子一樣過。
但平淡生活,總有些小事情頗有意思,
停工一個月多沒寫字,怕再停下去,這雜草就長出來了,
自己也斷了自我生活檢視的習慣。
所以接下來幾天,我會暖身動筆,每天來講一件事情。
今天來聊我所上同學。
在一開始,我想先澄清一下,
我其實一直很清楚知道,同學不等於朋友。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們所上的很多同學其實都有正職工作,很多人都已經結婚有孩子,
他們在美國也有家庭和社交生活,
所以不一定要和我們外籍生很多互動,或者有心也不一定有時間可以湊在一塊。
但我這話,不代表我的同學不好,
事實上是,我一堆同學都是天使。
只是前段的陳述是一個現實面,
對現實面有認識,我才會對彼此的互動有合理的期待。
到美國前,有人問我:「你不怕被歧視嗎?」
我想,如果在諮商所還會被歧視,那這所科系也沒啥好留念的。
而事實上是,念諮商所,真的會讓你身處天堂的被關懷---
至少我在這裡是這樣。
從第一學期開始,我就希望能多和同學互動,
因為一來,我不想在所上當outsider,
接著,和同學多交流,可多瞭解課業的經驗,,在諮商領域,我也會更有歸屬感。
社工伙伴:
那種心情,就很像大家去考社工師時,
發現從第一間教室到最後一間,都有你認識的人;
從同校的同學學長姐弟妹,前前工作的同事,還有很多工作聯繫認識的伙伴,
一種有歸屬這專業領域的fu。
但過程是很緩慢前進的;
一開始,其實並沒有那麼順利,
不過不是因為同學對我不好,
單純只是沒話題講、不知怎麼聊天、怕人家笑我英文能力、
怕看見對方因為我便扭的英文而露出困惑的表情...,
即使同學上課前後都會互相打招呼,互問近況。
不過我都跟不上,只能癡笑或放空。
所幸所上的課常有小組討論,偶而有團體報告,
所以熟捻度雖然緩慢加熱,但持續都和同學有互動。
加上大家討論選課的交流很頻繁,在兩學期之後,
我也可以和別人分享我的修課經驗後,
感覺就更能融入大家互動的圈圈裡。
來介紹我遇到的幾個天使...
第一學期修了兩堂課都有分組,
分小組時,同學其實都很耐心傾聽,
其中一個三人小組,我到現在都還常和另兩人有連絡,
其中Holly還幾次當救火隊幫我改作業。
[照片待補]
他是一個很真性情直率的女生,是那種看到不正義事情會抗議的人,
而且只要一提到小Baby他眼睛就會直發亮,一整個很High,
聽他講他工作上帶的小baby時,我腦中浮現的畫面都很生動又有趣。
只可惜他是另外一個program的,我們都已經分道揚鑣再實習,
也沒有共同的課程,
希望我倆相約的品酒 women night可早日實現。
我遇到的另外一個天使是Stephanie.
我跟他相遇也是在第一學期的某一堂理論課。
授課的是一個很無趣版書字很潦草最科技的上課教材是投影片的老教授,
每堂課都是版書開頭,而當我還很困惑辨識黑板的各字母時,
做旁邊但沒講過話的Stephanie把筆記移了過來,
之後還借我每一科上課筆記-- 只要我有開口要求的話。
我跟Stephanie修課不一定一樣,但進度差不多,
所以我倆常彼此分享已經上過課的經驗。
Stephanie對我最大的意義是,在最初的兩三個學期,
我還沒有幾個很close的所上朋友時,
他是那種「這堂有他,我會心安」的那種朋友。
後來每學期期末,他也會問我修哪幾門,
一次,他跟我相約一起修哪些課時,我感覺到自己也被重視,
感覺到原來我這外籍生也可讓於米國人在課堂上覺得心安。
Btw, 第一學期每週上課前,Stephanie都在校隊打女子草地曲棍球,
所以每次上課都穿得很sporty,雖然我早知道她很漂亮,
但是第一次在非課堂且他沒有練習的日子見到他時,實在大為驚豔。
[Stephanie, 為啥我沒跟你照過相!!??]
到了暑假,修了group work,
除了一來暑修課很密集(每週上三次,每次兩個半小時),幾近於weekday每天都見面,
我們每次都得和小組互動演練,
而正好和做報告超認真的Mandy一組,
他的細心,可能對美國人大剌剌個性來講是龜毛,
但對於我來說卻是超級有幫助。
坦白說,和美國人做報告,
有時常常覺得:「做這樣就好了嗎?」
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多細節都不清楚或有矛盾,
當把概念設計成方案時,理論和實際的落差都沒有機會可以討論,
特別是語言能力不夠清楚陳述時,這些部分我都只能放棄。
但是和Mandy合作時,卻是我最棒的報告經驗,
在我們呈現Project之前的每次課後,我們都留下來討論方案,
每一個環節都很細緻的討論過,為啥我想這麼做、我們要如何修改等等...
那次報告,老師開頭評論的十分鐘都是不斷地在讚美,
我之後直接、間接的陸續收到這個老師對我的評語,都是超級讚賞,
關於這樣正向評價,我只能說,感謝有Mandy.
[我居然也沒有和Mandy的照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