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班,有看個案,
想法多半會多一點,
希望多點話題來寫BLOG,
只不過今天,
還是流水帳!哈!
雜一:配對和督導
上班將近一個月,
一來因為program換主任,
再者因為期中評鑑,
所以上頭的manager和督導一來忙著把所有個案記錄簽完以利審核,
其餘的行政策略一切都不敢變動。
除了分組和督導。
我們都是搭配著一個partner一起外出工作,
偶而team visit,有時個別訪視,
因為要彼此相互支援,伙伴關係很重要;
而督導,等於是小主管,我希望他能指引我大方向即可,
剩餘的,能夠回答我一堆對個案的思考(註),
所以我期待的是男督導(ㄟ…蒐集到資料不充足,但未來肯定會花篇幅講督導的)。
宇宙,回應我訂單了,
只是,我沒說的,他真的很隨性。
關於搭配人選,manager一直不斷強調他很在乎兩人協調性,
一直向我強調他篤定我跟我partner很配,
面對他每次都一頭熱的講,我都默默微笑說,“really?”
見到Partner的那天是在全機構的員工到職訓練日,
我並沒有被告知他身份,但是我第六感有猜到,
台上行政人員講一些事情時,他都有comment,
內、容音量都很像在和旁邊人(只有我)討論,
問題這根本不是一個討論的時間點。
一天,我們幫忙歸檔個案文件和記錄,
資料很多很雜是沒錯,但是稍稍規劃一下,剩下的也就是勞力而已。
不過,每拿到一份文件,他就來個小commnet,
然後,好幾次說完話,就忘了自己做到哪。
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要不要回應他。
更別說,中場好幾次manager就進來說
「真好,你們已經開始培養團隊默契」
…………………
雜二:過渡小組
Manager給所有新人的暫時安頓計畫很奇怪,
總之,在我和partner分別接案前,
我暫且被Sign去和另一個友善的黑人同事K一組,
不過,規劃其實有點匆促和草率,
我和K一整個以「沒有明天」的方式一起合作者。
但這究竟是單次案件的處遇計畫不同,還是本質上的差別,
我還無從得知,
但基本上我喜歡和K合作。
某一種程度是因為他不是太緊湊型的人,
再者,似乎他彈性很大,
相對的,當我緊張時,我知道我不會被苛求。
也許,K急切期待一個伙伴穩定下來,
也許,我是一個好對象,
也許,我比他新伙伴在某些條件上更合適
(manager認為”黑黑配”適合他們,但K和我一致認為應該是”混種配”最佳),
我們兩個都希望可以被送做堆,
但是,一切都還在希望中。
雜三:隨性(?)的訓練制度和友善團隊互助
很奇妙的,
機構除了全機構的在職訓練外(多為行政事項),並無系統的專案訓練,
這讓我頗訝異,
畢竟,我們這計畫案頗大,光是therapist就有20人,
據說是在西賓州從事此計畫的最大規模,
但是,除了一本教戰手冊,沒了。
剩下,靠你機運,可以遇到狀況題激發你好奇心,
或者,等到manager靈機一動想到可以教導的主題。
但好處是,只要你有問題,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會想辦法回答你,
即使他不知道答案,他會建議你去找誰,
這點,讓我很期待大團隊的互動。
而以往,我一直享有少數民族的特別待遇---不管是正向或負向。
因為不論我口音,或者我表現確實有不同,
再者,他們似乎不會因為我是外來(外州、外國)而覺得應該特別協助我或要求我,
但,我有問題,他們就像回答一般問題一樣,
耐心友善的回應我,
看倌,你說說,這樣素不素很甘心?
我會這樣特別檢視,
也許,是來對自己語言能力的缺乏自信,
也許,因為我現在口說又稍稍進步一點,
也許,因為在這城市的居民早見怪不怪外地(外州、外國)腔調,
也許,比起腔調,他們更在乎我說啥。
我知道,我很難不在乎,很難不去放大檢視這經驗,
也許,等我能力再加強些,
也許,等我對自己在有自信一點,
我就可以更自在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