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2011

Insight

 

今天第一次團督,
要接手離職同學兩個案件。

週五臨時被告知要接手,
週末,原本不應該是工作天
--至少美國的職場習慣是如此,
不過,我還是找了一個下午看完之一個案的電子檔記錄
(還有紙本的轉介、兒心醫師的評估….)。

要做作業,除了擔心現場聽不懂口語報案(case presentation),
現場,全都是實際與個案和其家庭見面的工作團隊,
或者定期參與團督跟上更新的督導,
所以事前工作部可不做。

首先,
書面個案記錄有許多是口頭沒辦法補足的,
看個案記錄時,我喜歡在腦海中描繪案家的模樣,
另外,我知道我的強項之一在於站在第三者觀點提供不一樣的思維,
也因此,充裕的時間準備可以讓我思緒更自由不受限,
等到會議時,我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會心機的表現自己
--- 事實上,這也是必要和必須的。
得準備數十個不同的問題/觀點,以利在會議時不同的話題時提出,
當然,偶而那些很雞毛蒜皮的小問題也備個兩三個。

以前在學校,常看到同學隨隨便便看一段就輕鬆發表問題,
不管內容深淺,他們的自信,跟發問的理所當然
(這是相對照我們被潛移默化的意識:事情功課要做完才能問問題,且問題要完美無缺),
我知道我做不來,
有的,就只能用功,還有認真分析,
當然,沒用功的時候很多,而這又是另一話了。

我想要申請Hib 工作簽證,
但是我不知道機構政策(或許這也是他們的第一遭),
在暴露我意圖前,我得累積好我籌碼,
第一個要拉攏的,是我的partner和督導。
Partner我們才剛開始合作,所以還在謀思我的策略,
我不介意督導評論我口語或寫作能力,
也知道他們可能會小小擔憂我的理解能力(因為聽不懂引起的),
但是,我想讓他知道我很有潛力,
我有潛力改善我的溝通,我對個案評估很有觀察力,還有我很有企圖心,
其中,最常見的評估舞台就是一週一次的團督時間。

督導人很好,會議很輕鬆,
雖然在交接案子,但也有很多深入的討論,
最後督導都給每個人鼓勵,
給我的就是「very insight opinions」。

嗯…之後的目標是,我要讓他每次都說出這句話!

 

 

 

後記:
寫這句話,不是代表我現在做得很好,
就是因為太多挫折,太多要改善的,
自己不甘心,不想就這樣認輸,
所以想是give it a try.
寫下這些,不是給大家討摸頭,
而是,提醒自己除了自憐自艾,我應該把眼光放在可以努力的目標,
三個月後,就會知道機構的反應了…

2 意見:

匿名 提到...

嗯…之後的目標是,我要讓他每次都說出這句話!
hey!妳一定可以的啦!!"賣環魯"

QQduck 提到...

同學嗎?哪位啊!
是說我自己都忘了要寫東西,同學也少來了,
沒有一個小暗示,我還是很難猜呀!

三個月了,事情確實有些進展,
等到更明確些,
我會再上來報告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