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2012

[喵] Natzimi 在我家

 

一直想記錄Natzimi的生活,
還有帶給我的樂趣,
已經錯過前3.5個月,
那就從今天開始追起。

先給個基本背景,
Natzimi在滿一歲當天,
跟著應該是他的同胞胎姊妹thumb,還有另一隻成貓一起被送到流浪動物之家,
理由是因為飼主搬家,新家不準養寵物。
這事情,在美國似乎常發生,而許多美國人有的並不介意帶成貓回家。

基於小貓容易被領養,而成貓更需要更多關注,
當初選擇是1-3yrs的貓,
就貓年紀而已,我知道我等於帶一個「青少年」回家,
但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彼此相互適應。

他回家後,透過他的行為,慢慢推測出他過去的生活模式,
也隱約推想,他並不是一隻很被照顧的貓,
至少,是遠遠低於我認為該有的照顧程度。
相關的行為,之後可以一一描述。

還在重設照片管理軟體,
等弄好,會補上Natzimi的照片。

[FBMH]120911

 

畢業後,因為工作關係,
用英文書寫的頻率變多,
所以不管在英打上或者在思考句子速度上都大大進步。

但可悲的是,
因為書寫的都是個案報告,
有一定的書寫格式(和論文格式或書信大大不同),
甚至連句型都很固定,
整體來說,我的英文書寫能力反而變差。

昨天,早上九點受訓,接著訪案到八點半,
連中午要找地方偷偷小瞇一下都很困難,
所以晚上回到家,室友端來的泡麵還沒吃完,
我就昏睡到天亮。

今天,七點起床繼續打報告,然後衝十點團督,
然後一路訪案,回到家已經九點,
但,還要寫完兩封正式書信,一封還完全沒有任何文件可以參考。

很痛苦。

所以寫著寫著,突然冒出一句我從來沒有說過、寫出來過,
但卻是很正式(至少是我們諮商領域裡的正式句子),
真的覺得很神奇。

當然啦!三不五時,我總會學到一兩句專業句子
--- 不管是偷來觀摩來的,還是我學習的延宕反應,
在體力腦漿榨乾的時刻,這樣的進步是頗令我小小感動的。

9/11/2012

[FBMH]120910

 

有時經過一個月的初期評估,
家庭問題常常是肇因於家庭關係,
然而家長會期待有一套適合運作的方法可供他們使用,
例如有效的獎懲制度。

但隨著處遇記續進行,
原本的方法可能有效、可能無效,
但間接帶出真正的核心問題。

於是我好奇,
這樣的繞道是必要的,
因為案家也許需要建立信心、尚未準備好接受問題評估,
也或許這樣的繞道是來自治療師本身的擔憂?

又如果,兩者答案都存在,
那麼該如何判斷是因為案家需求、抑或治療師自己需求。
即使是案家需求,他們需要繞道的原因是就是才是真的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