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09

螢光伴隨的露天電影

[Updated] 

正姐正解請往下方去!

 

[原文] Jun 16, 上午 12:58

雖說這是鄉下,但樂子還是有的。

昨天朋友帶我去學校附近去看露天電影,
這裡人叫這種電影Drive-in theather(<-點看官網介紹),
是一個超空曠的場地,有超大大大的戶外螢幕(<-點看官網照片),
螢幕旁邊有小小草地和一大片停車場,
等於大家坐在停車場裡看電影,
Either 自備椅子坐在車子旁邊看電影,or 可以坐在車子前座。

妙的是,兩部片計費是以一車計算16米金,
也就是四個人一起去看,等於看兩部片只要4米金,
妙得是還是線上電影,
Screen 1: UP(飛天總動員)+Night At the Meseum(博物館驚魂夜2)
Screen 2: Hang Over(醉後大丈夫)+Terminator Salvation(魔鬼終結者2)

但聽說兩部結束後,兩個地區還會交換片組,
也就是說狠一點,可以一次看到四部電影,如果不怕眼睛脫窗的話。

擔心戶外收音不好?
基本上放出來的音效雖沒有室內戲院那麼好,但清楚播放是沒問題的。
加上,大家還可以將廣播調到特定頻道直接收聽,
若你附近車子有很炫的音響設備,那麼立體環繞也是可能的! 哈~

基本上,是不用擔心蚊子,
不過真的要自備好的椅子、毯子,還有偷渡的零食(外食要收費),
夜晚在鄉下地方看電影真的是會冷的!

即使現在有螢幕光、汽車,還有這麼多人,
電影看到一半,我還看到幾隻螢火蟲來湊熱鬧,
可以想像,我們這裡真的很鄉下--沒啥污染且自然的鄉下!

 

講到這,來個猜謎好了。

電影的放映時間是21:30、23:20、01:10、3:00,
以美國人不愛夜生活的慣性來說,
為啥電影不是在晚上七八點就放映,硬是要等到2130才放映呢?
提前半小時都不可以的喔!


大家實在太害羞了,都只給我私下或MSN留話,
其實Blog也沒開放給其他外來的人,
所以大家不要害羞嘛!
為激勵大家留話,這次的答案我會給你們有圖的真相的!
(謎之聲:小心根本沒人留話,或者N久後才一篇,照片可有得等了!冏rz)

 

 

PS:留言的方式:
請把畫面再往下拉一點點,點選「張貼意見」,就會跳到留言的畫面,
至於身份的選擇,有google帳戶的,就可以直接填選,
或者可以選「名稱/網址」,名稱填上你想用的代號,網址則隨意填選,
或者,直接選「匿名」,讓我來猜猜你是誰囉!

 

[正姐正解來了]

其實這個原因我沒有求證過,
但是說給朋友聽時,大家也都認同這說法,
所以就當他是正姐正解囉~!

 

原因有二,不過大家都沒猜對哩~

首先,是因為日光節約
沒猜對的,應該是沒有認真看我之前寫的這一篇呴~
總之就是,約略從三月到十一月,我們會把時間撥快一小時,
也就是,當我說這裡九點半時,
事實上太陽的時間才走到八點半,
也就是,雖然我們大家的電子手錶、手機、電腦都顯示九點半(因為都有設定夏日制功能),
但事實上真正的時間才八點半。


再者,因為我們這裡高緯度,所以日照較長,
基本上夏天太陽下山時間晚,大約是(夏日制)的九點半,
甚至整個天黑可能都已經快十點。
所以拉~大家的地理、地球科學請重新修習喔!!

以下的照片,都是(夏日制)八、九點左右的照片,
如果沒有特別附註,我想大家一定以為是下午四五點左右吧!


快九點多,夕陽下山,
還沒開特殊照相,不跟大家說,大家一定以為這是四點左右。

事實上,眼睛所見比較貼近這個色調:

 

9:40左右,幾乎快天黑了!

 

放這麼多照片,幹啥?
對!我就是要大家說:「哇!好漂亮的夕陽喔~」
但,照出這麼漂亮的照片,還是用傻瓜相機喔~!
因為有個聰明的主人會使用傻瓜相機裡面各種強向功能啊~
所以結論是:主人很聰明!

 

不過,坦白說,也不天天風景都這麼美,
我總不會天天守在窗口邊等九點照夕陽,
總是要挑點美美風景照放上來餵餵大家唄!

還有,下禮拜六(8/1)我已經入厝新家了,
雖然那裡大多數比我現在住的地方好,但窗外風景還真沒啥好看的,
這些,真的只能回憶了!

7/12/2009

在小格裡

 

這篇,寫文時,發現自己好像沒有特定的主題目的,
主題渙散,陳述沒啥結構,
發文沒啥目的,
所以就當,是隨便亂記在小紙條的零散想法。


出國很昂貴,
從出門前,我就在想,什麼是可以讓我此行物超所值,
不在於最後的那張文憑、也不是我究竟去是否去過名勝古蹟、觀光景點,
如果,能讓這趟行程與眾不同,
我想應該是我自己寫下的一字一句。

十年、二十年過去,
旅程依然持續進行,不會結束。

每次,有些想法,
斟酌該不該寫,或者發懶狀態的迴圈裡,
於是想起開格初衷,只好拿起繼續驅策自己;
紀錄,與公開,我也會有矛盾,
有公開壓力,所以有動筆打字的驅力,
但有公開的壓力,是不是也把一些事情也封箱呢?
所以也許是個機會學習斟酌字句,
可以情緒抒發,但不是隨便放砲。

我有文字獄,
想要逼自己坐下敲下一些想法的動力,
但沒有文字欲,
只想和朋友、和字幾說話,而不是對著網路的行人公開自己,
來這的,應該都只是朋友,或者家人。

留言不多,
感謝Jackie, lo, 草, jimhui, 被N吃掉的Z先生, Joyce, Ina, Jocelyn的鐵樁腳,
每字每句都對我很珍貴;
但我知道,陪我的不只這些人,
也許因為低調過生活,不習慣在網路留言,
也許留言程序太複雜,讓你們低調行事,
也許生活瑣事太多,無暇留言,
台南的陳媽媽,汐止的曾太太,
板橋老是很ㄍㄧㄥ的RC小姐,及八里的月餅媽...
老說要回文但從來不實現諾言的彎
還有老陪我放噗的螺小姐、虎妹媽媽,
總不定時送來訊息問候的淡水惠...;
可能還有一些低調到都不曾告訴我,你們也在關心我的人。

 

紀錄,是對生活的體驗的足跡,
過去上班日子裡,我用忙碌當藉口,
對於那些稍縱即逝的想法感受,我輕易的讓他流逝。
現在,一個動力讓自己沈澱,
也提醒自己,未來的日子,還是要持續自我的對話的習慣。

7/11/2009

任性不是真正的自由

 

有時後,
只是一種不爽情緒,
但藉機發揮在其他題材,
或把一小件事情大大擴張蔓延,
很下意識的把這樣情許感染擴散。

有時後,總忍不住小小抱怨一下,
又怕身邊的人因此而對該人該事改觀,
當然也有可能這些事情對朋友微不足道,
但只要想到來自自己任性的放矢,總是滿心愧疚。
不喜歡自己這樣不理性,
也覺得愧對那個被我挑剔的對象,
也許對方不一定好,但也不至於該被這樣對待,
不論是表露於外抱怨,或是在心裡對他的評斷,
那都不客觀,而且被我加諸了許多不屬於他的評斷。

有時後,總會來上這麼一段歷程,
我知道,我還在調整過程中,
我不想不理智,也知道過程中有一些不舒服的事件發生,
但我還沒有整理出來那是什麼。

而矛盾的是,我不想這樣不理性,
但又想不負責任、又自由的探索自己的感覺,
這過程之中,有什麼方法可以暨自由又不傷人呢?

Maybe就是沈默吧!
或者只是說說情緒感受的部分,而不直接歸結到對方。
沈澱的過程,也許要不斷的提醒自己,
責怪一個人的過錯,通常不會讓自己獲得釋放,
唯有釐清自己的想法感受,才是真正的自由。

7/05/2009

記憶永流傳,時間很珍貴

 

美好的記憶保留,
要靠強大的腦容量、
高科技的多媒體軟硬體(相機、相片/視迅軟體、網路空間)、
還有超強耐心大把時間
方能一刻永流傳!

照相、錄影現在都輕易就上手,
但是不知為啥,對於檔案管理,我向來有超高標準的堅持,
總不願意隨手就把照片照完全部就上傳,
不想十年後說不清楚當初拍照的心情、背景的意義...;
於是拍照完,要把照片標示日期、地點、主題、特殊事項依序標好;
而上傳至網路相本,也要慎選照片,
重複的、模糊不清的、拍照人員不願意分享的,通通要篩選過,
最後方可上傳至網路相本。

就像看朋友網路相本一樣,
我想知道照片裡的地點在哪?朋友和誰的故事?
照片裡的主題是什麼?有什麼特殊有趣但我可能遺漏的細節?

因此既然與朋友分享,
我可不希望大家只是從頭到尾按完next/下一張直到最後;
反而是,我希望和朋友說說照片裡的小故事,
讓大家也感受我拍照或被拍時的心情,
最後會有共鳴:「啊~真是有趣的紀錄!」

但經驗是,真是需要他X的米國時間(註1)才夠用!

剛剛光是整理不到30檔案的照片與影片檔、上傳至picasa及Facebook(註2),
就花了我快三小時,
呴!果然記憶真的很珍貴的啊~!

註1:在台灣過慣緊湊的生活,來這裡看到美國人辦事超沒效率、
彷彿過美國時間,所有事情都可以慢慢來,
但是,我們這些歪國人真的沒那麼多時間在這裡燒錢!
面對很多人做事/服務很不積極,真的是他X的火大,

註2:有完FB的伙伴,有誰能夠告訴我,為啥他的相本不和picasa直接合作,
讓我直接引入google相本裡的檔案與說明,
然後我就用不著每次都要兩邊上傳了啊!
(我說得不是主畫面消息的feed,而是相本裡的新照片上傳喔!)

7/04/2009

Independence Day

 

早在一個月前,在學姐推薦及穿針引線下,
我們就和在地的美國朋友Lori約好要一起去美國國慶日表演,
據說有音樂會,也有煙火表演。

一開始誤會整個活動的流程是,
先是野餐,然後躺在草地上、音樂伴隨著,
然後仰望天空看煙火,
後來發現是同一地點、依序而非同時間的活動。

這一週,每晚都有人違規偷放煙火,
每晚都是繃繃響,也就讓我更期待今天的活動。

特別是今天的咖都是很相處得來的朋友,
一整個心情愉悅。
(是的!我們順利甩掉幾隻不識趣又難伺候的朋友,心情好得不得了)

感謝Lori和他阿姨協助準備點心,
經驗老道地安排一切事宜(買票、帶路、安排行程、準備食物),
讓我們暨享受到野餐的輕鬆,
也不像多數人一樣還扛著食物、桌椅四處跑。

坦白說,我對管樂表演沒慧根,也沒太大沒興趣,
但是,這個活動最大意義不在於單純的音樂表演,
而是米國人過他們國慶大節日的方式,還有他們的生活。

這個樂團的所有團員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參與的樂團,
僅僅在July 4th組成Blossom Festival Band一起演出,
從1964年,這個活動已經舉辦30多年了,
當中指揮、團員當然也更迭多代。

今天的指揮,從1989開始當聽眾、1999當指揮參與這活動至今經驗老道,
除了指揮的身份,
他還擔任speech演說,風趣介紹每一首曲子,
而他指揮時,更像演員肢體動作超豐富也很陶醉在整個樂曲。

其實我也不認識很多曲名裡的生字,
而其中除了美國國歌我最近聽過外,其他一概沒印象,
然而這些曲子似乎都是他們耳熟能詳的曲目,
感謝同行的米國朋友超貼心解說、再加上指揮幽默的介紹,
過程還算有趣。

到最後,甚至還有灑彩帶、鳴砲(現場不少人被這突來的驚喜嚇到),
當然就是美國國旗從空而降囉!

 

至於煙火表演的部分,還算OK啦(<--點Link看更多Videos)

不過坦白說,我們台灣人私下歸納這點台灣的煙火秀真的比較精彩:
不管是小時候在淡水河畔看國慶煙火秀,
還是幾年前雙和的花火節(我看的是第二屆),
還有澎湖五月彩虹橋的花火秀(這是我前幾年的遺珠之憾啊~),
都比這個更精彩就是。

不過話說回來,
和朋友一起去戶外走走(必要條件)、
而非是實際的表演精彩程度(充分要件)才是我此行的最大concern,
也因此,只要在一起,就很愉快了。

不過,我不曉得在台灣大家元旦升旗、看國慶日表演時,
會不會有那種:"This is Taiwan, the one I love"的深刻感動?
在現場、或是在回家路上和朋友的對話,
我知道他們很be pround of being American.

 

希望,我們也一樣有我們自我認同的驕傲。

7/01/2009

空虛的冰箱,不安的心靈

 

我想,這樣的症頭,
應該在台灣就有了吧!
只是在米國等級加遽罷了!

 

目前,我都是一個人住,
有一個大廚房和超大冰箱。
搬進來的第一天,我也就把冰箱給塞滿滿的,
離開住處最久的寒假之前,我冰箱仍有不少糧食,
另外,還有櫃子裡的乾物、乾糧、餅乾、罐頭,
還有各種茶包!

先不談冰箱,
從開始上班以來,我總有個抽屜放茶包、奶粉等飲品包,
在這裡,我有一櫃放這些。
然後還有一櫃放五穀雜糧,
白米、糙米、寬麵、麵線、米粉、義大利麵...。
有一櫃餅乾零食櫃,
約莫是兩種台式餅乾(因為貴又難買都很省著吃),兩種美超買的餅乾和零食。
還有一櫃是我的中藥櫃,
是的,我想辦法囤了一些中藥包、託人帶來了紅棗,枸杞,當歸,人蔘鬚...,
做菜、泡茶,或是做甜點都方便。
最後,還有一小小盒的紅豆、綠豆、薏仁等。
喔!對了,我還有一大箱的罐頭,
有玉米、義大利麵醬、咖哩醬...甚至,還有豆腐乳(買了就心安啊!)。

從我住處轉校園bus到我們所大樓,再轉車出去Town區大超市,
完全沒有交通費支出,
但這麼一來一往,其實交通時間耗掉不少,
而我也還要分配一下每次可以扛回來的重量,
還有常用食材消耗的狀況,來決定每次的採買清單。
雖然如此算計,我依舊把冰箱、食物櫃都給塞滿。

 

現實考量上,也許正是因為採買不易,
能吃的選擇不像台灣那麼多,所以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所以有機會就囤購,或者加上畢業學生的愛心,
我不曾缺過食物,甚至該說,食物大爆滿。

就心理層面來說,
囤貨,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別的意義。
滿滿的食物櫃,有一種穩定的力量,
彷彿告訴我,只要搞定吃的、只要我能自己料理,
和台灣的距離就沒有太遠,
我還有辦法獨力生活,
也有力量去面對課業的挑戰、生活的事項。

 

不過月底我就要搬家了,
半個月前,就開始進行清貨行動,
一來把過期但還OK(一個人住這是常例)的食物給吃完,
再者把那些吃重但頗好消耗的罐頭食品(如玉米)給出清,
然後,還可做些甜點....
冰箱清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除了買些固定消耗的奶蛋肉和蔬菜,
我想我靠這些活到月底都不是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