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2010

在美國爭取權益的經驗

 

看到批踢踢大家聊到爭取權益的經驗,
我也來寫寫我的好了!

其實我不愛說這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因為我不認為我在吵,而且這不是額外的糖果,這是我本來的權益。

 

第一年到美國時申請手機一開始不順利(這是另一段故事),
總之,在離學校最近的verizon代理商店面
辦了陽春機Sunsang 免費手機保固一年+契約兩年,
不過,至此,我還不知道對方是代理商。

 

問題主訴:
第一年,常常發生朋友打電話給我,他們以為我沒接電話,
但我手機卻沒有顯示任何未接來電。

 

過程:
1. 一開始不知道這些應該要反應,單純以為美國通訊爛,但後來受不了,才開始處理。
    第九個月,去代理商店面反應。
*代理商回應:網絡系統更新的關係,需要我每個月自己手動更新網絡。
*我想法:覺得很奇怪,怎麼只有我有這問題,
       但每個月更新花不到一分鐘,也沒有額外花費,所以就照做。

2. 問題還是在,但往往是朋友事後有記得提到這次,我才覺察通訊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契約的第11個月,我再去代理商店面。
*代理商回應:他們沒有權限,要我跟線上客服通話,他們可以在旁邊補充說明。
*線上客服:同第一次代理商建議 (即使我以陳述我試過兩個月無效,他們仍如此建議)

3. 契約第14個月,問題還在,再去代理商店面,一樣又跟線上客服講話。
*線上客服:
       a) 那…應該是手機問題
       b) 手機已過保,建議我更新手機,但須展約一年,且當時沒有免費手機
*我:當然不滿意這答案,沒道理你verizon的問題--管你手機還系統--
     卻要我付錢買手機,還要跟你展約一年!?)

3, 4, 5,…
之後,陸續在線上跟不同客服辯論(因為代理商沒有權限),
客服1:「 已過保,沒辦法處理,我們”還提供”優惠方案給你!」
客服2: 直接測試打我手機,我手機有響,因為沒辦法證明有障礙,所以推論沒有問題。
(我真的在電話裡直接開罵了!)

 

不過幾次在線上客服吵架,有聽到關鍵字:
1. 我不該跟代理商反應,他們沒有權限
2. 我沒有在保固期一年內處理這問題,所以他們不能處理。
所以,我改變策略:我不跟他辯論我手機「在契約的第14個月」有狀況,論點改成:
1. 你們讓代理商跟我簽約,也沒跟我講他們權限在哪,
    你們整個verizon不能監控服務品質(我知道這一點很爭議),
    請問我該如何信任你們公司?

2. 在契約的第十一個月時,
  我在代理店跟線上客服通話測試,為什麼沒有紀錄
(客服說,只要打電話進去,他們都會記錄服務內容的)
3. 是客服跟我說是網絡更新問題,但我反應我這作法嘗試兩三個月依舊無效,
  你們仍堅持如此,否定是手機故障的可能,讓我錯失保固服務。
因為同一個時間,朋友剛到美國也要辦跟我同一個系統門號+我還在契約內,
所以,Verizon寄給我一隻同款新手機(我免運費),並有新保固一個月,
我也加辦一隻門號與手機在family plan (這點我在他們提供我解決策略後我才提出)

 

事後整理:
1. 覺得受委屈真的不要放棄任何一個管道
2. 不要全然相信他們的責任歸屬說詞,仔細想想他們一堆漏洞
3. 英語溝通能力或許會影響,但重點在申訴論點
4. 雖然我不認為客戶權力至上,也不愛當澳客,
   但若對方態度不好,我真的會一條條算清楚我的權益
5. 除了耗時間,但拿來練習邏輯辯論,收穫頗大的 XD

9/19/2010

小孩是大人的鏡子

 

剛和我一段小姪女(高一)的對話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
他說的那些話,不應該是一個青少年/晚輩該說出的話。

情境是,
我和他在網路上聊天,
正好家裡有喜事,大家都聚在他外婆我阿姨家,
大家知道我們在MSN聊天,就讓他當中間傳話打字員。
只是,我們似乎忘了,
我們是不是讓他替代我們說了他身份不該說的話。

我們表兄弟姊妹間的嘻笑互虧,
那是基於我們身份與親密,
但那不一定代表是一個晚輩可以對長輩講的話,
或者不是他和我之間親疏間可以講的話。

我不是老古板堅守倫理輩份,
但應該有的尊重,我認為孩子是應該學會的。
而我表兄弟姊妹可以對我說的話,
不代表我姪女也可以這樣對我說。

但這不是他的問題,
是我們這些大人沒有覺察到我們究竟讓誰傳了話,
忽略了他不一定瞭解輩份與親疏的界線在哪裡。
還有怎樣的玩笑內容,適合怎樣的關係界線,這年紀還在學習中,
但我們卻不一定認真注意到這些事情。

我會這樣小題大作是因為
已經有一兩次小姪女開我玩笑的內容,就像是他我平輩對我說的話,
但問題沒有人發現到這一點,
反而對他「天真」言語覺得好笑,

9/10/2010

You’re Cute???…………!!!!

 

其實已經比較習慣在一整個空間裡面,
我是為的一亞洲人,
標準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在校園,頗正常,校園有外籍生,
但出了社區,買東西,很多人都會跟你來個How are you today?
有時也會跟收銀員哈拉兩句。

 

不過,在個案眼中,他們又是怎麼看待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我咧?

在機構,特別是我們單位主要以藥酒癮為主要服務項目
(說到這,大家不用替我擔心,我沒有安全疑慮!),
有些確實社經地位背景不高,接觸外國人機會可能少一點
(打這一句時,我一直在斟酌有沒有歧視意味,但就本意來說,無此意),
所以每次當我走進Lobby,
或者步出機構要回家時,
我知道,總是有一些眼神跟著。

我沒有害怕,只是好奇。
好奇,他們怎麼看外國人(基本上我一說話口音就露餡了咩!)!
又怎麼看待外國諮商師。

就像是,如果有一天,我們在台灣想要找諮商師,
你會接受一個剛學中文的外國諮商師跟你進行諮商嗎?
在開始談話前,你會不會有很多的好奇,好奇他為什麼要來台灣?
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到第二外語的國家去工作呢?
或者,因為陌生,整個很冷感?

我有合作順利的幾個個案,
我也有,沒開始或者第一回合就拒絕我的個案。
原因可能是語言、可能是文化、還有對陌生感到陌生…

 

不過,今天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在我忙玩一天,要從A地趕到B地進行evening group時,
同事走進來了,這段對話裡有很多用詞我沒聽懂,
不過大概意思是:
他有個今天結案的個案看到我,說我很可愛(這樣轉述人家話還真不好意思!)。

我心想:
個案?哪一個?
我今天下午到大廳(註一)去的機會不過短短兩次都不到一分鐘,
我又沒在我們內部長廊看到我同事帶著個案,他哪個機會看到我?

同事解釋了,是當他在和櫃臺講話,我經過櫃臺後方的房間門口時他看到的。
可能有一點因為沒聽懂我同事針對細節的表達而對那個人的「描述」有誤解,
但我聽完,就是一整個驚嚇,心想:那泥?
同事笑了,跟我澄清,那是一個compliment(讚美),
這一說,我比較理解了,那是善意的,不是不好的,
而且,我同事也很高竿回他一刀:好啊!那繼續諮商吧(註二)!
這下可嚇壞了這個案。
所以大家也別擔心我會不會有啥危險(哈!想太多!)。

很妙的一個經驗!

 

註一:
和台灣諮商室不同的是,在台灣,很多時候諮商師share一個大辦公室,
然後個案來了帶去某一個諮商室,看機構大小,不過通常大家要輪流登記房間。
在美國,每一個諮商師都有自己的辦公室,
我們有個內部長廊,長廊兩側就是N個辦公室。
個案跟前台報到後,前台會打內線給諮商師,
然後我們再去大廳接個案,用識別證進入經過長廊,回到個人辦公室諮商,
註二:
很多藥酒癮的個案會被法院裁定要接受固定回合的(個別or團體or安置)諮商,
所以固定attend、沒有放棄的完成諮商其實要很大的毅力和掙扎,
一旦完成,很多人當然想趕快結束
(這不一定代表他們討厭諮商,但多是討厭被法院管),
所以當我同事這麼開他玩笑時,他一整個向是驚弓之鳥。

9/09/2010

運動傷害

 

Yoga是我以前在台灣一個未竟的遺憾,
第一年傻傻對這些訊息都很狀況外,
第二年在朋友告知下,知道學校有YOGA課,
我只要付少少錢($25/6 classes * 1.25Hr)就可以去上幾門YOGA課,
還包含上課前有Demo課 。
(哈!別懷疑,我真的對YOGA有興趣, 至少,我一直很想嘗試!)(註)

上課,我都只有享受,
但前幾天上課卻是一個超痛苦的練習。

這學期,除了週三付費課程之外,我又找到一個在週二的免費課程,
當然,免費就意味要自己準備道具(至少地墊),
代表老師可能是義務性質或者新手,
所以在課前,我也幫自己打好預防針,以免過度失望,
但我絕對沒想到,會有潛在的問題。

上課,是新手老師,
有八年YOGA經驗,但是是第二學期教課的大學生。
平常我可能舒展一個整個身體暖和和但卻沒留一滴汗,
這堂課才十分鐘我就開始滴汗了!

老師速度很快,但這也不是問題,
而是很多細節動作根本沒有講解,
他可能就直接示範一連串的動作,然後我們跟著看跟著做。

坦白說,跟上不難, 但是做對動作卻是很心虛。
也就是說,其實好好Fix body,
即使是第一天上課的新手,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動作。
不過我完成一個又一個動作,卻不知道自己做對了沒。

Nattie Blog裡這張詳細的動作解說來說,
包含肩膀、背部、手掌、手臂、腹部等等的動作,
不過只要老師沒有說明,大家肯定把力量放在後腰和肩膀,
因為會拼命的想把自己「捲」起來。

以為故事才這樣,
真的慘的是在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
首先發現自己肩膀僵硬,以為是落枕,
然而一下床,才知道「鐵腿」有多嚴重,
然後像是鐵板釘在我背上,大小肌肉向上延伸到肩膀,向下拉到龍骨全都僵硬不能動,
一整個快哭出來。

晚上,即使身體再怎麼不舒服,還是打算去上另一個付費的YOGA課程,
因為這個老師好歹有三十年物理治療的經驗,
上起課來,症頭就舒緩不少。

只是,我實習我還是得穿高跟鞋,
依舊得姿勢幽雅,但一轉身,就瞬間被老婆婆了

 

註:
一開始上這個真的會有罪惡感,
總覺得自己欠債,怎麼感覺好像還花錢享受這些在台灣也可以做的事情,
不過一轉念,發現更多的好處,
所以也打算來寫寫這部分,還開了一個小文章分類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