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次李四端和翁姿蔓(?)有個對話,
關於兩個世代的差異。
其中,我很輕易就可以理解李的陳述,
但反而是翁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他自我行銷新世代的優勢,
「很會做網路搜尋,並進行比較,因而認識更多選擇。」
我不確定之後她們有沒有下這個結論,
不過,我自己的結論是,
當資訊更多的時候,
人們(特別是新世代)究竟懂得自己想選什麼嗎?
找工作,
薪資可以比較、工作內容說明更詳細、甚至連公司風評都可輕易估狗到,
但是,自己的興趣是啥?對工作與生活的期待又是啥?
或者,自己找工作一定不能失去的原則是啥?
資訊便利取得的過程,我們是不是容易著眼於資訊(A說B說),
卻忽略了這些資訊對於自己的意義?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