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慢慢瞭解這美國文化,
同時反思我到底在什麼樣的文化下長大,
這當中沒有哪個文化比較優劣,
但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們如何養成這些家庭價值觀」,
因為很多價值觀,我們自以為很瞭解,
但卻沒有辦法確切描述這概念是什麼,
而這些概念又默默的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
如何影響,我們可能卻沒有任何覺察。
而我相信,在我們文化中肯定有enmeshment的現象,
不過很妙的是,我們似乎不太強調類似的概念,
我們也似乎很少有特定專有字眼描述這現象。
而我們為什麼較少去描述或強調這樣的概念?
Ethnicity & Family Therapy (Goldrick, M., Giordano, J., & Garcia-Preto, N. (2005))一書中,描述Japanese Families的一些特性,
而其實華人家庭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想也稍稍回應為什麼我們不太強調「糾結enmeshment」這概念。
...Japanese culture, however, does not consid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developmental goals. Instead, parents try to instill in their children what Johnson (1993) refers to as a “non-egocentric conception of self,” which helps children adapt to group norms and function as social beings.
(意譯)然而日本文化並不將獨立與自主視為發展的目標。反之,日本父母為了讓孩子適應團體規範、能夠在社會中與人互動,教育孩子不要成為「自我中心主義者」。
許多的「糾結enmeshment」可能發生在母子或母女的關係之中,
同一書的 Chinese families章節則說
Chinese mothers have been portrayed as self-sacrificing, suffering, overbearing, guilt inducing, and overinvolved with their children.
(意譯)華裔媽媽被期待是一個自我犧牲奉獻、耐苦、耐操、且要高度涉入孩子的生活。
延伸而言,如果孩子從小事被教育成要以家庭需求為需求,
至於是不是能獨立自主並不是重點,
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生活也不是重點,
等到女性成為一個母親,
就要犧牲自己的所有生活與夢想,全心全力照顧丈夫與子女,
如此一來,「糾結enmeshment」是不是變成理所當然了呢?
那如果「糾結enmeshment」是必然,
身為諮商師,我們又為什麼要介入?
如同我對同事開玩笑說:「我們沒有enmeshment的問題,因為生活中皆是如此,因為皆是如此,有問題也是沒問題」
難道,我們就用「民情不同」一言以蔽之?
(本不該在這時間點上寫這篇,本該花心思在之後的考試,
而且,這些想法是一路來的心得累積,但我至今仍沒有一個結論,
寫到這,還沒有任何結論與心得,而且腦袋漿了,所以先這樣不了了之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