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08

諮商路遙遙

 

當我洋洋得意
我可以輕易辨識出來與同組partner作諮商演練時他的敷衍,
且在旁邊的觀察員回饋中得到印證,

當我洋洋得意
我可以捨棄closed question改以open question進行諮商,
過程讓兩個伙伴都跟我舉大拇指。

我甚至沾沾自喜
這一兩週看同學或一些經典的示範影帶,
我已逐漸能在影帶的後半段逐漸熟悉腔調,
「聽到」對話內容。

當我嘗試消化,嘗試要分析時,
我聽到座位後面依序傳來抽面紙、帶輕微哭聲的吸氣,
我突然驚覺:
我的感覺呢?

不管我聽到多少個案傳遞出的「資訊」,
也不會對於過程中諮商師的使用措辭有任何criticize,
現在的我聽不出語言背後想傳遞訊息的好壞
甚者,我其實鮮少抓取到個案的情感資訊,
也不會被情境中的對話所感動,
因為我沒有辦法有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作諮商呢?

看來,到真的可以上場諮商,路還很長很遠!

2 意見:

jackie 提到...

感覺裡面有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但是我有點好奇,諮商不是本來就要冷靜客觀嗎?我想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 但所謂的有同理心,就是等於情緒會被情境所牽動嗎?一但被牽動,還有辦法客觀嗎?

好像陷入迴圈中.剛好想到,所以說說...

QQduck 提到...

冷靜不代表沒有感覺阿,
我們學習的過程,
其中的一部份就是在練習如何辨識自己的價值、態度,還有情緒,
是來自己的投射,有沒有過多的同理...

許多善心人士,
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術,
與社工、諮商師的差別就在自我覺察吧!

不過對我來說,
連感覺都沒有,很難懂對方在哪個情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