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
熟悉台灣與中國不同處的advisor,
會在我們director說錯我國家時,趕緊提出澄清。
愛華人文化的同學,
每次聽到我講夜市就眼睛瞪大流口水,
說他決定不要去中國,下次想到台灣走走;
其實,我更想跟他說,
夜市的迷人處,不只在食物,
還有市井小民的生活,以及蓬勃的生氣。
不熟悉台灣、大陸差別的印度/尼泊爾同學,
對於我們的政治體系很好奇,
暨客氣又好奇的問我,我們和大陸的差別在哪?
隨著Obama的上任,
我告訴他們,台灣可以和平政治交替
--- 雖然我們還要多學習如何接納多樣的聲音。
而當我告訴他們,總統涉及貪污等罪,
在台灣也需接受司法審判,
而非犧牲人民權益來滿足領導者的威望。
不過,
看完商周的這一篇『丹麥,最快樂的國家』,
台灣,還是有很多要學習的。
民族特性不同,我並不贊同整個移植他國的制度,
而是丹麥看待學習、身份、共享、社會安全的視野,
比起歐陸的大國,我倒更想到這裡走走。
3 意見:
看來出國前得對政治和歷史多思考,
多想想要怎麼告訴其他國家的人,
我這次去夏威夷聽到我男友的老師,
也是和當地人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對這樣的問題有好多的疑問,
即便是對亞洲文化有興趣,有了解。
我聽著老師從清代歷史講到國民黨、蔣中正,毛澤東等等.....
深感佩服,
老師還拿了國外眾多皆知的例子來描述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情況,那個例子我也不熟= =
有機會再跟你分享。
當然推銷台灣觀光也是一項重責,
他老師好像很喜歡東部的好山好水,
他都推薦這些夏威夷人一定要去走走^^
我剛去查了一下,
我男友的老師對外國人舉得例子是,
加拿大魁北克省公投結果也是一半支持獨立,
一半反對獨立,
支持的人認為語言文化都和加拿大不同,
反對的人對加拿大聯邦政府已經有了歸屬感。
以上是查來的,
但我發現他們聽了這個例子,
好像比較能體會台海情勢,
跟你分享一下囉。
我好像得多惡補歷史地理之類的,
我幾乎完全沒概念>"<
1.我其實沒有很政治,
或者說,台灣所謂的政治跟課本定義的"眾人的事"一點都不一樣。
比較像是少數人自己爽的事!
2.
其實,所謂的國籍,也就是歸屬感不是嗎?
若沒記錯,
法國(?)總理上台的致詞時,
針對他有移民背景的身份,
做出了以下的解釋,
所謂的國民,不該只是指國籍上屬於該國,
而是對於該國有歸屬感。
3.
當我們
把花三四小時去岩岸花東視為理所當然,
把花三小時去爬中央山脈看山景當作走後花園,
在到美國這裡,雖然他很大啥都有,
但就沒有我們小小一個島匯集這麼多寶,
這樣來的精緻!
台灣人,真的很幸運!
PS:花東真的很美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