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2009

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一門課

 

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一門科目--
Adolescent Counseling 青少年諮商。

以下是碎碎念,很饒口,
想要振奮精神者,請跳出!

 

 

 

雖然是門選修,但是在申請各學校時,
這門課對我的意義就是主修,
所以沒開此課的學校、或沒有專門此科的教授,
該校對我來說就out!

就我這學期4門課12學分的修課策略中,
這門課是我2重2輕裡面的其中1輕鬆課。
所謂的輕鬆課,指的是偏重實務探討,而非理論架構的記憶,
而且上課之前,
就知道是博生剛來當教職的新老師,且在實務有工作經驗,
以為課程更是側重在經驗的統整。

但是拿到syllabus課程大綱時,
發現這門課要求比起我另外2重課負擔還要大,
課程要求包含:
participation, midterm & final, article reivew*2, 理論技巧課堂報告,
以及論文海報與課堂報告。

這麼多的作業,一下子就多了很多面向的挑戰,
1. 課前準備與課堂發言
2. 考試技巧
3. 期刊吸收與批判
4. 理論吸收與應用
5. 理論與實務的統整
6. 寫作能力
5. 口頭報告
所以課程也許會談及許多實務運作,。
但是,學術學習的評量也佔很大份量

一開始確實想過,要不要在這學期修、要不要之後換另一個老師修,
但是我一直想趕快修到這門課,
而且想著憑藉對這主題的興趣,
也許可以刺激自己多發展其他的能力,
一咬牙,就待了下來。

喜歡,這個動力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居然就在第一堂(還是第二堂課?),
很自然得就舉手發言(那之前上學期是在抖啥!!),
在小組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

一開始,寫第一份僅僅2頁的報告,
就跑了三次writing center修稿,
不過,回來成績讓我很嘔,
因為其中一個評分指標我竟然拿了0/2.5,
一來因為,我自認有照老師的作業要求達到分項規定,
再者,那是我很用心的讀過期刊反覆整理出來的資料,
竟然  半。分。都。沒。有!

去問教授為啥不給分的結果--『Uncompleted』
同為教授的Bob開玩笑說,這向來是官方答案。
很不甘願,等我整理好, 並了解整個給分要分文化,
我是想要再去爭取看看的!

第一次的課堂報告之前,我準備了一堆資料,
以為和共修三門課的同學同組報告,
相約討論的機會多著是,偏偏這同學缺課頗多,
直到報告前一週我們才動作,其中還遇到資料不足的窘境。
後來挑了我最有把握的SFT理論來報告,
對於我而言,這次的訓練
從學習較不熟悉的理論(CBT)與主題(情緒管理),
切換成裁減資料及設計活動方案。
心有點虛,感覺是舊瓶裝新酒,而不是新的主題新的學習,
所以努力設計教具與活動方案,加上有伙伴的架構及潤稿,
上台顫抖的報告過程,我看到同學友善的微笑,
在報告結束時,我聽到老師和同學在課後都跟我說,
他們喜歡我設計的活動!

這部分的成績,我們小組也拿到滿分!
熊熊間,得到了超強大的振奮,
因為我不僅確定我之前在台灣對SFT的學習真的有吸收,
再者我已經可以有小小的風格可以去跟米國人分享,
而且活動設計可以讓他們耳目一新。

今天,收到論文海報摘要的評分,
交出這份報告時,我其實想法很多,
但是時間的匆促,讓我沒時間送Writing Center改,
所以,對於文字是否能完整呈現自己的ideas,
我有幾分擔憂。

不過,再次滿分加上正向的feedback,
讓我又不禁小小竊喜起來。

 

學期尚未結束,就有這樣漏漏長且特別對分數特別偏重的心得,
其實隱含自己對於這門課程的期待,
一來,我真的很愛這主題,想要好好拼一拼,抓點東西走;
再者,作業多,且每個作業老師都有3-4項評分指標,
好處是,在做作業時,
可以知道老師希望我們透過作業可能要有的學習有哪些,
但是,相對的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漏了某項標準而失分,
可能一個指標只有3-5分,
但一學期下來可能就只能拿B;
而這學期不如上學期好拿A,
如果其他2重分數不好拿,另2輕課是要拉起整體分數的,
也因此,這門課在內容上、分數上,也對我有很大的意義。

還有1/3多的課程,
請保佑我這個至少拿個A-吧!

1 意見:

小蓁 提到...

我發現我蠻喜歡你所謂的碎碎念的,
其實看起來頗有感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