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2009

學習評量

 

重當學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試。
不過等實際來唸書之後,並沒有想像的可怕,
幾次的考試過程中,我還頗enjoy!

從老師出的類型、態度、甚至監考時說明的方式,,
我感受到,測驗一種練習與評量,而不是為難

首先,所有老師都會把全班的分數分佈狀況、比例,
以及換算成ABCD等的方式(這裡的評分方式是4分等,而非百分制),
所以很容易評估自己的學期狀況是否跟上全班進度。

第一次考期中考,
是諮商理論,考題是選擇題,
我想在考前,老師應該頗費力在設計題目,
往往為了測驗某一種概念,則要陳述一大段的案例;
另外,對字意有疑問,甚是要求翻譯、解說某特定字
(這個某個美國黑人做的)
老師一樣耐心說明。

上學期還有一科是課前已把所有題目洩光,
雖僅有短短一頁的study guideline,
找答案的過程,也讓你把所有進度都給翻完,
最後的考題,遠比洩題簡單,
老師之所有不在乎洩題,
乃是因為在考試之前,老師的目的--大量閱讀--早就達成。

這學期考診斷分析,雖然翻課本查資料查到眼花撩亂,
但沈浸在琢磨五軸時,有一度,我忘記自己考試的緊張。

當然,我還是會因為考試某些不會的題目而挫折,
在看到題目時,突然驚覺之前某個很模糊的概念果然在應用時很重要,
雖然沮喪,但收穫也很多。

這次另一個老師的評分方式更讓我驚喜
(其實上學期有次小考也是這樣),
老師公布完分數分配表後,
在逐一檢討每一題時,還呈現各選項的選達人數比,
當每一選項答題人數很分散時,
通常代表有疑義或題目設計有誤解,
當然該題則不予計分。

很少遇到考題這麼科學化的,
考試考不好,究竟是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好,
還是測驗無法準確評量學生程度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