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009

Ways to connect with others

 

又是一篇自言自語!

 

看過其他Blogger,有人寫是因為文字欲,
對我而言,這裡是我和台灣的連結,
講這裡的生活與心情,
和台灣的你們不會斷了交換故事機會。

但有次某外籍生聽到我有blog,
他急著跟我討網址,
不過一知道全是中文後,
他問:『那美國朋友的機會呢?』

 

這學期沒我advisor Dr. J的課,萬分想念他,
帶著朋友帶來的鳳梨酥,我跑去和他閒嗑牙(註)。
提到transition這議題時,
我說在這半年,有太多點滴與掙扎對我來說太珍貴,
而我不想僅僅blog的文字而已。

Dr. J說,旅遊是最好的成長機會,
但唯一能做的,只有寫日記,
然後,再把這些點滴,Email給朋友分享。

cat3Blog...What else?
Blog,像是固定居所一樣,
在這可以自言自語,
可以和老朋友小對話;
不過那些不上網誌的朋友呢?

cat3Email?            
那似乎是我鮮少使用分享心情的方式,
至少,多限於聯絡而已。
莉竹老師的分享邀約,
讓我想到第一次想到,也許寫Email也是個好方式。

cat3Whom I want to connect w/?

當Dr. J說他會將旅遊心得與朋友分享,
我想,如果我可以收到,那我一定很高興。
想到,其實有很多時候,也想多和Dr. J多聊聊,
如果時間有限的話,Email是個好方式!
That is, 我得有不同的 language version.
mmm...Let me think about it!

4 意見:

小蓁 提到...

很喜歡看你的BLOG
的確,是一種很棒的和台灣的聯結,
看著你的點點滴滴、收穫、辛苦和成長,
有很多的羨慕和激勵,
好像出國唸書在你身上變得不難?
好想也再度回到學校充實自己,
記得你也是離開學校五年後,
有這樣深刻的感覺,
我實習一年,工作第四年了,
開始覺得自己空空的,好像要點什麼。

看你分享的舞台劇,連我都心動了XD
不過,最便宜的票都賣光了,好快喔!

匿名 提到...

管道太多了
但壞處也一樣,就是「太多了」。

my connections lie within me, in the chest. I seldom am close to anyone, and seldom exchange my thought with anyone, but in my heart I keep everyone near, that's all I want them to know.

QQduck 提到...

TO Joyce:

我認為,
在台灣的生活也有太多的點點滴滴值得回憶與思考,
只是要小心自己是不是隨著工作而模糊掉心中的想法與感受。

有去看舞台劇的話,幫我買一本節目手冊好嗎?

QQduck 提到...

To big Kno:

I just think
the point not lies the real context
but on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It doesn't matter with
connect with concrete words or
spritual encounter.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