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LGBT的議題也越來越敏感,
敏感不在於對方式短髮或運動,我就認定是T;
更何況,在TP的分類實在太過刻意與狹隘,
不是所有人都照這定義才去學會愛人的,
那是自然而然的。
判斷,
在於那0.5秒剎那一瞬間的眼神與反應。
這個月,我中了兩次!
不過,若可以,敏感度還是要加強,
可以在那探索的之前,多一些體貼,
雖然詢問是最中立的一種方式。
I know I know.
I know I don't know.
不愛碰Dx,
雖然上這門課老師學得好,我也學得愉快,
但是,我實在不愛這類個案。
這裡和台灣不一樣的是,
診斷事件很平常的事情,
個案對於自己的服用藥品、效益與副作用都可以侃侃而談。
但是,我實在對這類個案沒輒,
或者說看到「疾病」沒輒。
但是,若以發展的觀點說,根本沒有normal & abnormal之分的話,
我是不是就可以繼續做案子呢?
再說,
接案兩週,接觸了三種以上的膚色,
不可否認,我確實因為膚色在緊張度上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how could I claim I treat clients with cultural fair?
我是不是曾有擔心,
某膚色個案或clients w/ Dx 說話我一定聽不懂,
是真不懂,還是心境上的自我畫線。
接案看單,連督導都說,不用怕就去嘗試,
不行我們就跟他機構拿資料,
不行還可轉Prac II或TF來接手,
而事實上,早有更專業的人在care & follow他,
目前並沒有危急狀況,
這樣well trained的個案,講到一半自動停下來讓我summarize,
不正是一個我可以多嘗試的機會嗎?
轉,是因為恐懼還是能力?
不轉,除了自私的多點實習經驗外,我有沒有什麼可以contribute的?
I know I know.
I know I don't know.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