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09

日誌1013/09': 不把不同起跑點的成果當成自滿的理由

 

今天,個督時督導頻頻讚許在某個session中的表現,
從頭到尾至少說了20個good的吧!
他說:過去這幾個禮拜,我進步很多!
不過,說真格的,我其實很想跟督導說,
『督導,我只是把我原本會的東西用英文呈現而已。』

這不是自誇,也非自豪。
我真的感謝三年四個月在安置單位的訓練,
高密度深度與個案接觸,
我想以前的許多同事,特別是長期在安置中心的大家,
大家的基礎功力紮的很穩。

但換個角度來說,這樣和才剛接觸個案的同學們相比,
其實有點勝之不武(語言隔閡相較影響就小一點)。
因為單純就micro skills,我起步的比他們早太多
(想一想我還是有不少同學才23歲,去年才大學畢業)。
也就是,如果只單純就使用諮商技巧成效而感到滿足的話,
那也未免把自己學習的杆頭調的太低了些。

是不是能有些不同的學習目標呢?
例如以理論為基礎的諮商模式呢?
也許先從熟悉的SFBT應用開始吧!

實習第二個月新目標!

 


--
Dr. J,
I am working hard to proof your firm belief.
I will show I am worthy your expect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