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09

考試,是為了enjoy讀書的快樂

 

這是一句很弔詭的話,
不過卻是我幾次考試的經驗。

好像我修課到現在,
幾乎所有老師在期中或期末考的都會給study guideline.
扣除一兩個小機車的老師--重點給不清楚,或者直接把目錄全部打勾之外,
所有的老師都直接告訴學生要考啥。

這是我週三要考試的重點說明(共三頁)的一小段:

Chapter 7

pp. 256-7: know the early theorists and their perspectives and contribution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art expression

What does Rubin (1984) suggest about developing trust in art therapy?

“art talk”

Read and be able to answer questions about art therapy’s value of finding joy and release through catharsis

*How does art therapy facilitate growth in children (262,267)

Know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hildren’s family drawings

Descriptions for precursory activities, chaotic discharge, art in the service of defense, pictographs, and formed expression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omissions in children’s drawings (274, 281)

是的,老師是按照章節、上課handout、上課補充概念、助教講義等等,
逐一提醒要看哪些重點,
那些星號(*)是代表可能是簡答題或申論題。

坦白說,若把三大頁範圍找出來,其實也不下百頁的資料,
想要寫得好,網路找資料也是需要的,
不過,我會清楚知道,
哪些概念很重要一定需要記憶,
哪些概念容易混淆,
或者某些理論我得讀通能應用。
但這樣的考試,會讓我有方向感,知道我得完成哪些學習,
考差了,真的只能怨自己。

另外,我覺得最感動的,是老師的態度。

許多老師發下重點後,幾乎都會說上好幾次,
有問題務必在哪個時間之前與他討論,
還會主動提醒office hour和他email回信的習慣以防漏信。

大學時,有個老師也會考前把所有重點走過一次,
他的科目全都和心理學有關,也是我修課類別最多的堂數,
我不曉得這和我一直對心理學科目學習很少感到挫折是否有關。

不過,這一年多的經驗,
和我大學那位老師相較,所上老師處理得更細緻的是:
1. 米國老師不直接畫課本重點,他直接告訴你他要考啥概念,至於內容在哪,請自己找
2. 在提醒重點之餘,所上老師會開放時間讓學生發問,在態度上更顯開放與鼓勵。
3. 有些老師甚至根據學生答對率或者答題狀況來評估出題的效度,並據此調整分數。

比較妙的是,
大學考試除了統計科目之外,
我的所有考試全部都是申論題,以及偶爾有名詞解釋的短答題。
但很妙的是,
我所上考題有是非、選擇、連連看、填空、短答和申論的題型都有。

扣除短答、申論之外的題型,那不是很容易高分?
我想那真的要看老師多細心處理考題,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何呈現。
就算考高分,那不也是代表學生已經可以區辨了嗎?
不過說實在的,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
我通常失分在選擇題而不是申論或短答題上。

 

話多了,還有很多要看的,
準備考試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