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is of language barrier,
是危險,還是機會?
因為缺乏流暢英語溝通能力,
所以有溝通的障礙,
也因此受益不少。
所以帶來的影響,
有比我想像中的小,也比我想像中的大
困境很多:
因為聽不太懂CL說啥,
有時只是不影響瞭解語意的單字,
有時是很多詞彙我平常沒在使用,
但一聽到發音才會那單字怎麼拼音,就可喚起對單字的認識,
但反應會多停頓一秒,
有時根本就是聽不懂的Key word,
有可能因為聽不懂,所以讓CL覺得難以溝通、無法暢所欲言,
也因此而拒絕開放。
因為這障礙,我一直有愧疚感,
覺得因為自己能力不足、無法提供充足服務,
所以有實在過程中若有阻礙時,
我往往先想到自己的語言能力,而忽略/降低其他可能的因素。
然而目前最困擾我的,
這確實影響在口語技術的部分,
不管在support, focus, reflect, or self-disclosure & feedback & direct,
我覺得影響都很大,
往往我從CL的反應與提供的故事裡,我確實看到一些可以工作的點,
但因為問題沒切到要點,就像刀鋒不力,
一刀下去,可能切歪、或根本切不到目標,往往錯失許多機會。
諮商過程,也可能因為要分心語言,
所以顧全整個counseling flow的注意力就會分散。
語言危機,有時也創造生機。
因為可能聽不懂,所以就更全神貫注,
在態度、在肢體,更加投入,
例如邀請CL在針對某一細節換另一種方式描述,
對於互動關係也許有助益,也多開放一個機會讓CL多些陳述。
因為愧疚感,
所以額外的準備、事後的檢討,會做得更徹底些
(如果有更多更多時間的話)。
因為聽不懂口語的,
所以更專注在非口語的訊息,包含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聲音語調等,
有時會比英語母語speaker更為敏感。
因為失去太多細節(特別當CL深陷在瑣碎的部分時),
我不一定會隨著CL深陷泥藻,
反而站在一定遠的距離,反覆詢問自己:整段過程傳遞哪些資訊與情緒反應?
也因此可以綜觀視之。
To increase my strength,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Try Hard!
2 意見:
剛剛一口氣看完了連續幾篇實習日誌,只能說, 你真的試很大! XD 加油
我覺得美國真的比我想像的友善,
至少在這Kent鄉下,
接案到現在,我還沒有因為個案因為我語言而拒絕我的CASE,
或者說,也許我多少還是跟他門有互動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