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10

You suck!

 

Finally,
I realize he is the one who cares more about himself in the name of LOVE.

No matter how much he has been through, 
he is the same.

11/10/2010

語言的目的是…?

 

在一個公開的空間分享了今天的心情,
因為用的是不能打中文的電腦,全文都用英文。

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回應,
卻是來糾正我英文。

其實被糾正沒啥,沒有大影響,
但像個小蒼蠅一樣,一直在心頭散不去纏繞一天後,
我還真得覺得不舒服。

於是,職業病發作,

忍不住想想,我到底在乎什麼?

說真的會在社交場合會糾正別人英文的人,真的都不是英語母語的人。

但不管他母語是啥,都有一種「我英文比你好」的姿態。

我不是不能被糾正,
但重點是,糾正者的姿態是什麼?

前一次被糾正的經驗,是約一兩個月前被糾正英文發音,
重點對方也有口音,
最好笑,他糾正我的那個單字是「client」(案主),
這個我天天在我的client面前說、天天在我同行圈圈裡說,
別說有沒有被糾正,根本沒有人聽不懂。
他的反應很有趣,聽到他聽不懂的字,
跟我核對後,她說,我發音錯誤,
然後說, “client, repeat after me!”
我很不爽,當然不願意回應他,
直接嗆他一句:所以你想幹嘛!

所以,是你有「好為人師」的需求,還是我有要「求教」的需求?

回到今天的訊息。
話說,就算這是開放的玻璃屋,但也算是我的家,這樣踏門入戶進來嚷嚷算啥?

我說,整個訊息,只看到破英文?
講難聽點,是我英文破還是你眼力差!

我以為那個公開的訊息裡面,我說了很重要的事情,是一種高興的分享,
但,你看到了啥?你看到我的情緒了嗎?
但你在乎的是什麼?
你在乎的是我的拼字!!
其他一概視而不見?

我的英文不會英文你這樣糾正就變好,
但少了你的糾正,我的英文一樣在進步。

11/09/2010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s

 

不管督導怎麼正增強,
有時只是等待個案的一個回應。

我還是習慣會把美國人--即使是個案--的誇獎都(至少)打個八折,
不過最近收到越來越多有evidence-based的正向回饋。

首先,
近來的個案都跟我反應他們懂我的英文,
甚至在初次接案session結束後,就告訴我,他們不認為溝通有問題,
而我也發現,個案用正確語法重複我的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
對於我的回應內容,鮮少要求我再次的說明。

而我也發現,我的個案似乎都很習慣進到諮商室後,
他們自動就開始他們那週想講的主題。
那個姿態很像是傾身靠向諮商--有點向lean toward to counseling
(真糟糕!用英文用中文我發現我都沒辦法說出我腦海中的畫面)。
當他們有選擇權可以自己挑選,並每次開啟一個話題,
代表在會談之前,他們多數想過他們想談什麼,
在上次會談之後,他們有思考哪個東西是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最近,我也會不斷和個案確認,他們對自己狀況、受助經驗的評估。
例如,當許多議題浮現時,他們可以選擇哪個最重要,
當我們在某一個話題工作一陣子後,我會再次確認這方向他們想要的嗎?

當問了幾次後,我的個案已經很自動的會在會談結束後,回饋他們對該次方向的想法。

今天,一個個案告訴我,
他喜歡我不斷reflect new perspectives,
他也告訴我,我另外一個很害羞的個案其實有Asian phobia,
但我是那個例外….

知道自己原來真的在發揮諮商的功能時,
覺得真的很有成就感,讓今天一整天整顆心都滿滿的!

 

PS:
今天寫這篇時,有種奇怪的感覺,
發現寫英文、寫中文同樣都沒辦法貼切表達我心裡想說的那個概念或感覺…
我知道我中文本來就不好,但太久沒寫中文文章,真的會有陌生感啊~

11/06/2010

令人振奮的信

 

今天收到一封令人相當振奮的信,
寄信者是我們所上博士班學生,
同時也是我第二學期某一堂課的授課老師,
同時也是前Chi Sigma Iota (全美諮商組織,目的在協助各地專業發展的單位)KSU的分會長。

他問我是否願意被他提名參加明年全美諮商年會的小型panel的之一報告人,
那是最大的諮商年會,
雖然那個panel只是每日會議結束眾多的panel之一,
但今年我去參加會議時,該場次也至少有50人。

其中讓我最興奮的是他對我的肯定,
雖然同學常對我說我的ideas很impressive,
但我總覺得美國人表達就是很誇張,
我可能有優點,但可能沒向他沒反應的那麼好。

那是我第二學期課程,在知識或者英語表達都很生澀,
那堂課最大的一份progject花很多時間和老師討論,
但多數時間報告方向是走走偏了,直到交報告前幾天我才找對方向。
那學期幾次遇到那個博生都是很簡短的交換我的學習經驗,
所以我不認為我有啥特殊表現。

但那個博生一一舉例哪次我說了什麼,讓他有更多多元化課程授課的ideas....
媽呀!!這真的是太振奮的回應了….

紀念驕傲一下!

 

我還沒決定要不要去參加會議,
因為會議費可能可以省,但機票和住宿會貴桑桑,
但光是這樣,我還是覺得超高興!哈哈哈

10/15/2010

Good news, bad news.

 

Bad 1:
和我一起實習的同學被機構中止實習,
最畢業前最後九週他得趕找新機構趕上落後很多的實習時數,才能及時畢業,
但前提是他找得到單位的話。

我不是彈靶,但在砲火區,
有小小星火事件,
所以現在下腰彈跳都要很敏銳。

 

Bad 2:
他似乎還沒覺察到他被踢出機構的真正原因,
因為我跟他同單位,都被我們督導嚴重疏忽過,
他很執迷不悟的認為,
全都是我們督導的主觀偏見、他還年輕理應該被給予機會、
我沒事是因為我幸運年紀大有工作經驗....

孩子,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不至於傻到這樣犯這樣的錯啊!

 

Bad 3:

I’ve got sick—a cold? or allergy?—for a few days.
However, I have to drive 4-4.5 hrs by myself for a conference.

Hope, I have the mood for one-person conference.

 

Good 1:

督導給我其中評鑑超高—increadible high grading seem invalid.
Plus, the evaluation suddenly bounces up from the bottom in the speical timing.

但至少我的工作推薦信有望,且會有好風評...

One sweet sentence she said is,
it's pity you aren't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Good 2:
I am founded for the conference travel
although I am not sure how much I will get.

 

Good 3:
通過資格審查,確定可以畢業前考證照
--雖然太多事情沒法唸書,讓我已經開始思考要不要改期到畢業後…

9/28/2010

在美國爭取權益的經驗

 

看到批踢踢大家聊到爭取權益的經驗,
我也來寫寫我的好了!

其實我不愛說這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因為我不認為我在吵,而且這不是額外的糖果,這是我本來的權益。

 

第一年到美國時申請手機一開始不順利(這是另一段故事),
總之,在離學校最近的verizon代理商店面
辦了陽春機Sunsang 免費手機保固一年+契約兩年,
不過,至此,我還不知道對方是代理商。

 

問題主訴:
第一年,常常發生朋友打電話給我,他們以為我沒接電話,
但我手機卻沒有顯示任何未接來電。

 

過程:
1. 一開始不知道這些應該要反應,單純以為美國通訊爛,但後來受不了,才開始處理。
    第九個月,去代理商店面反應。
*代理商回應:網絡系統更新的關係,需要我每個月自己手動更新網絡。
*我想法:覺得很奇怪,怎麼只有我有這問題,
       但每個月更新花不到一分鐘,也沒有額外花費,所以就照做。

2. 問題還是在,但往往是朋友事後有記得提到這次,我才覺察通訊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契約的第11個月,我再去代理商店面。
*代理商回應:他們沒有權限,要我跟線上客服通話,他們可以在旁邊補充說明。
*線上客服:同第一次代理商建議 (即使我以陳述我試過兩個月無效,他們仍如此建議)

3. 契約第14個月,問題還在,再去代理商店面,一樣又跟線上客服講話。
*線上客服:
       a) 那…應該是手機問題
       b) 手機已過保,建議我更新手機,但須展約一年,且當時沒有免費手機
*我:當然不滿意這答案,沒道理你verizon的問題--管你手機還系統--
     卻要我付錢買手機,還要跟你展約一年!?)

3, 4, 5,…
之後,陸續在線上跟不同客服辯論(因為代理商沒有權限),
客服1:「 已過保,沒辦法處理,我們”還提供”優惠方案給你!」
客服2: 直接測試打我手機,我手機有響,因為沒辦法證明有障礙,所以推論沒有問題。
(我真的在電話裡直接開罵了!)

 

不過幾次在線上客服吵架,有聽到關鍵字:
1. 我不該跟代理商反應,他們沒有權限
2. 我沒有在保固期一年內處理這問題,所以他們不能處理。
所以,我改變策略:我不跟他辯論我手機「在契約的第14個月」有狀況,論點改成:
1. 你們讓代理商跟我簽約,也沒跟我講他們權限在哪,
    你們整個verizon不能監控服務品質(我知道這一點很爭議),
    請問我該如何信任你們公司?

2. 在契約的第十一個月時,
  我在代理店跟線上客服通話測試,為什麼沒有紀錄
(客服說,只要打電話進去,他們都會記錄服務內容的)
3. 是客服跟我說是網絡更新問題,但我反應我這作法嘗試兩三個月依舊無效,
  你們仍堅持如此,否定是手機故障的可能,讓我錯失保固服務。
因為同一個時間,朋友剛到美國也要辦跟我同一個系統門號+我還在契約內,
所以,Verizon寄給我一隻同款新手機(我免運費),並有新保固一個月,
我也加辦一隻門號與手機在family plan (這點我在他們提供我解決策略後我才提出)

 

事後整理:
1. 覺得受委屈真的不要放棄任何一個管道
2. 不要全然相信他們的責任歸屬說詞,仔細想想他們一堆漏洞
3. 英語溝通能力或許會影響,但重點在申訴論點
4. 雖然我不認為客戶權力至上,也不愛當澳客,
   但若對方態度不好,我真的會一條條算清楚我的權益
5. 除了耗時間,但拿來練習邏輯辯論,收穫頗大的 XD

9/19/2010

小孩是大人的鏡子

 

剛和我一段小姪女(高一)的對話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
他說的那些話,不應該是一個青少年/晚輩該說出的話。

情境是,
我和他在網路上聊天,
正好家裡有喜事,大家都聚在他外婆我阿姨家,
大家知道我們在MSN聊天,就讓他當中間傳話打字員。
只是,我們似乎忘了,
我們是不是讓他替代我們說了他身份不該說的話。

我們表兄弟姊妹間的嘻笑互虧,
那是基於我們身份與親密,
但那不一定代表是一個晚輩可以對長輩講的話,
或者不是他和我之間親疏間可以講的話。

我不是老古板堅守倫理輩份,
但應該有的尊重,我認為孩子是應該學會的。
而我表兄弟姊妹可以對我說的話,
不代表我姪女也可以這樣對我說。

但這不是他的問題,
是我們這些大人沒有覺察到我們究竟讓誰傳了話,
忽略了他不一定瞭解輩份與親疏的界線在哪裡。
還有怎樣的玩笑內容,適合怎樣的關係界線,這年紀還在學習中,
但我們卻不一定認真注意到這些事情。

我會這樣小題大作是因為
已經有一兩次小姪女開我玩笑的內容,就像是他我平輩對我說的話,
但問題沒有人發現到這一點,
反而對他「天真」言語覺得好笑,

9/10/2010

You’re Cute???…………!!!!

 

其實已經比較習慣在一整個空間裡面,
我是為的一亞洲人,
標準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在校園,頗正常,校園有外籍生,
但出了社區,買東西,很多人都會跟你來個How are you today?
有時也會跟收銀員哈拉兩句。

 

不過,在個案眼中,他們又是怎麼看待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我咧?

在機構,特別是我們單位主要以藥酒癮為主要服務項目
(說到這,大家不用替我擔心,我沒有安全疑慮!),
有些確實社經地位背景不高,接觸外國人機會可能少一點
(打這一句時,我一直在斟酌有沒有歧視意味,但就本意來說,無此意),
所以每次當我走進Lobby,
或者步出機構要回家時,
我知道,總是有一些眼神跟著。

我沒有害怕,只是好奇。
好奇,他們怎麼看外國人(基本上我一說話口音就露餡了咩!)!
又怎麼看待外國諮商師。

就像是,如果有一天,我們在台灣想要找諮商師,
你會接受一個剛學中文的外國諮商師跟你進行諮商嗎?
在開始談話前,你會不會有很多的好奇,好奇他為什麼要來台灣?
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到第二外語的國家去工作呢?
或者,因為陌生,整個很冷感?

我有合作順利的幾個個案,
我也有,沒開始或者第一回合就拒絕我的個案。
原因可能是語言、可能是文化、還有對陌生感到陌生…

 

不過,今天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在我忙玩一天,要從A地趕到B地進行evening group時,
同事走進來了,這段對話裡有很多用詞我沒聽懂,
不過大概意思是:
他有個今天結案的個案看到我,說我很可愛(這樣轉述人家話還真不好意思!)。

我心想:
個案?哪一個?
我今天下午到大廳(註一)去的機會不過短短兩次都不到一分鐘,
我又沒在我們內部長廊看到我同事帶著個案,他哪個機會看到我?

同事解釋了,是當他在和櫃臺講話,我經過櫃臺後方的房間門口時他看到的。
可能有一點因為沒聽懂我同事針對細節的表達而對那個人的「描述」有誤解,
但我聽完,就是一整個驚嚇,心想:那泥?
同事笑了,跟我澄清,那是一個compliment(讚美),
這一說,我比較理解了,那是善意的,不是不好的,
而且,我同事也很高竿回他一刀:好啊!那繼續諮商吧(註二)!
這下可嚇壞了這個案。
所以大家也別擔心我會不會有啥危險(哈!想太多!)。

很妙的一個經驗!

 

註一:
和台灣諮商室不同的是,在台灣,很多時候諮商師share一個大辦公室,
然後個案來了帶去某一個諮商室,看機構大小,不過通常大家要輪流登記房間。
在美國,每一個諮商師都有自己的辦公室,
我們有個內部長廊,長廊兩側就是N個辦公室。
個案跟前台報到後,前台會打內線給諮商師,
然後我們再去大廳接個案,用識別證進入經過長廊,回到個人辦公室諮商,
註二:
很多藥酒癮的個案會被法院裁定要接受固定回合的(個別or團體or安置)諮商,
所以固定attend、沒有放棄的完成諮商其實要很大的毅力和掙扎,
一旦完成,很多人當然想趕快結束
(這不一定代表他們討厭諮商,但多是討厭被法院管),
所以當我同事這麼開他玩笑時,他一整個向是驚弓之鳥。

9/09/2010

運動傷害

 

Yoga是我以前在台灣一個未竟的遺憾,
第一年傻傻對這些訊息都很狀況外,
第二年在朋友告知下,知道學校有YOGA課,
我只要付少少錢($25/6 classes * 1.25Hr)就可以去上幾門YOGA課,
還包含上課前有Demo課 。
(哈!別懷疑,我真的對YOGA有興趣, 至少,我一直很想嘗試!)(註)

上課,我都只有享受,
但前幾天上課卻是一個超痛苦的練習。

這學期,除了週三付費課程之外,我又找到一個在週二的免費課程,
當然,免費就意味要自己準備道具(至少地墊),
代表老師可能是義務性質或者新手,
所以在課前,我也幫自己打好預防針,以免過度失望,
但我絕對沒想到,會有潛在的問題。

上課,是新手老師,
有八年YOGA經驗,但是是第二學期教課的大學生。
平常我可能舒展一個整個身體暖和和但卻沒留一滴汗,
這堂課才十分鐘我就開始滴汗了!

老師速度很快,但這也不是問題,
而是很多細節動作根本沒有講解,
他可能就直接示範一連串的動作,然後我們跟著看跟著做。

坦白說,跟上不難, 但是做對動作卻是很心虛。
也就是說,其實好好Fix body,
即使是第一天上課的新手,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動作。
不過我完成一個又一個動作,卻不知道自己做對了沒。

Nattie Blog裡這張詳細的動作解說來說,
包含肩膀、背部、手掌、手臂、腹部等等的動作,
不過只要老師沒有說明,大家肯定把力量放在後腰和肩膀,
因為會拼命的想把自己「捲」起來。

以為故事才這樣,
真的慘的是在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
首先發現自己肩膀僵硬,以為是落枕,
然而一下床,才知道「鐵腿」有多嚴重,
然後像是鐵板釘在我背上,大小肌肉向上延伸到肩膀,向下拉到龍骨全都僵硬不能動,
一整個快哭出來。

晚上,即使身體再怎麼不舒服,還是打算去上另一個付費的YOGA課程,
因為這個老師好歹有三十年物理治療的經驗,
上起課來,症頭就舒緩不少。

只是,我實習我還是得穿高跟鞋,
依舊得姿勢幽雅,但一轉身,就瞬間被老婆婆了

 

註:
一開始上這個真的會有罪惡感,
總覺得自己欠債,怎麼感覺好像還花錢享受這些在台灣也可以做的事情,
不過一轉念,發現更多的好處,
所以也打算來寫寫這部分,還開了一個小文章分類夾。

8/29/2010

Chandrabindu

 

六月時,印度朋友subrata邀約下參加尼泊爾協會辦的一個月餐和音樂會
(其實要付費啦!),
一去現在幾乎都是印度、尼泊爾人,只有我一個非南亞人,
一開始很恐懼,不過當有機會和供餐者或朋友的朋友有對話時,其實發現他們都很友善。

不過這篇的重點是當天的音樂會,
那真的是超愉快的夜晚。

他們邀請了一個在北印度西孟加拉邦省一帶很有名叫做Chandrabindu的Band,
他們很多歌曲現在大家都很熟悉,會一起唱,
歌曲的主題包括唱給兒童的希望歌曲、戀人歌曲,當然還有包含諷刺時事或政局的歌。

他們用Bengali語唱歌,也用用Bengali語串場介紹。
問我為啥聽得懂,
因為前排中右的主唱很神。
他很會帶動氣氛,不管歌曲前的概說或引導,
或者唱歌時的眼神和肢體語言,表情都超豐富,
是一個很有舞台魅力的歌者,
有了他的帶動,偶而我印度朋友加上一兩句說明,
其實真的可以跟現場一起HIGH。

當下,真的覺得音樂無國界!

不過讓我最high的,是前方中左的另一主唱,
他似乎很害羞,不過卻是我最喜歡的Vocal,
用相機的錄音,收訊不是很好,
但還是很讓我回味!

 

8/28/2010

到坎勃貝蘿去提親 Wedding Fever in Campobello

今天意外看到一部德國電影--到坎勃貝蘿去提親 Wedding Fever in Campobello,
故事內容主要在講德國男生要取一個德籍義裔的女生,
德籍義裔的女生的老爸在德國打拼多年,其實有很多對義大利的鄉愁與未竟事項,
所以要求兩人一定要返鄉結婚,
故事就是在講這文化融合的過程發生讓人又笑又哭的事情。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官網的劇情和角色介紹,這裡有預告片

 

我看的是低調版的,上面的翻譯翻的「似乎很道地」,
會這麼說,是因為中文寫的很口語,重點是很搭配角色臉上的表情。
懶得抓提了,請大家上低調看。

在台灣官方部落格摘錄了影評,我覺得寫得不錯:

《到坎勃貝蘿去提親》在歡樂笑語中,有令人鼻頭微酸的觸動。旅居外國多年的回鄉遊子,總會放大對母國家鄉的想念,美化一切,但真的回到故鄉生活,又忍不住以寄居國的生活標準來加以批判審視…by 廖志峰

其實,一方式嚴肅有條理的德國文化,另一方式熱情悠閒的義大利文化,
看這部,我就學到兩句應該頗可以代表義大利的文化,
一句是「歐法嬤」。
男主角跟著丈人丈母娘和女主角一起回到丈人位於義大利南方鄉下,
當他們一抵達時,所有的親友全都跑出來對男主角好奇地指指點點,
包含談論為啥女主角選德國人不選義大利人…,
結果,女主角在耳邊對男主角講了一句,「快說歐法嬤」,
男主角傻楞楞的說「啥!歐法嬤」,
此時,眾人突然停下一秒,
阿公說說:「啊~他在靠么了!他肚子餓了…」
所以眾人就快速停下評論,把男主角帶進家裡用餐…

很可愛的一幕…
這一句話跟我們台語說甲罷煤、巴豆夭是同樣的文化語言亦地的。

還有都罵你Domani
男主角一直想趕快完成婚禮註冊手續,
不過,義大利家人永遠都悠悠哉哉的,為了全家出遊去海邊,
老是回答他:「都罵你Domani」。
即使到了戶政事務所,行政人員也都是都罵你Domani
即使隔天在去,也還是都罵你Domani

所以有一幕是正中央是Domani Domani
意思是:明天的明天…

我覺得,其中有很多有趣的點在男主角的丈人,
一個年輕時候,擁有技師執照到德國謀職卻只能擔任最初階的勞工,
或者只能到餐廳端盤子,還被客人指指點點,
追求德國女生,被德國男欺侮卻只能隱忍不發,
家人以為他到國外必定飛黃騰達,對他的期待與口氣卻讓他離家鄉更遠,
好不容易能迎娶德國女子,卻因為異鄉工作打拼辛苦沒法回國舉辦婚禮….

劇裡很多點都很有意思,讓人又哭又笑的,
不過可愛的是,即使哭,也是有一點點熱熱的暖流在心裡。

推薦給大家。

8/25/2010

IF

 

I really wish I could go over my life here again.

If I could,
I would act out more differently and successfully.

If I could meet those people earlier,
I would make my success easier and more outstanding.

I really do.

8/24/2010

The moment before the last semester

So many things running over my head:

1. Have to apply for graduation
2. Maintain my student status legally for taking lower credit hours.
3. Apply for taking early licensure exam.
4. Start preparing for licensure exam
5. Get my resume & materials done for job application
6. Start looking for a job
7. Register the OH and PA conference

8/22/2010

中醫 vs. 西醫,兜基!

 

以前總覺得,胃痛,看原因來選擇引用的食物,或是穴位按摩,
打嗝,那就按手掌中心的勞宮穴;
胃漲,那吃點幫助消化的,例如我會幫自己泡一杯茶;
拉肚子、刮胃或者胃潰瘍,那就來一點熬很透的稀飯。

所以來到這,當我的中藥材陸續到齊後,
一整個安心不少。

我不是很精通這些藥材,
但以前買材料時多少會聽老闆說一些,
更何況,偶而拿來燉雞湯、做甜湯,喝起來感覺不是離家太遠。

 

房東有多項身體不適,平日時間大多沒有問題。
但今天似乎因為胃痛整個人都病奄奄的,
為了一下是胃漲,所以我問他要不要喝一點茶幫助消化,
他說,他忍一忍今天(週日),他有些止痛藥可以吃,
而且他可以忍到明天去看醫生。

一開始很想跟他說,我們這些方法都很有效,
而且不傷身,
但,這已經不是語言解釋的關係,
要去改變一個人從小被灌輸的醫療習慣那真的困難。

想想也是,如果今天我只是胃漲,但卻有人拿藥片給我吃,我一定怕的要死,
又如果,今天有人告訴我,印度有種很有效且普遍的治療方法,
我買單嗎?

這裡,不是科學辯證,
不是證明哪一個文化的醫療比較有效,
而是每個人認定他自己需要哪一種治療。

更可能,對另一種陌生醫療恐懼的傷害,遠比一顆普拿疼來的傷身。

8/19/2010

要還的!

 

原來,很多事情沒有過去,
只是,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點,
但卻深深著紮在心裡。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有天,我應該會去結帳的--如果我還有機會的話!

8/18/2010

參不透

 

有兩個人,我一直參不透。

 

我以為是朋友,
當然,說這話,我還是認定我們是朋友,只是不是我曾已經以為的那種。

當初,我以我認為的方式跟他相處,
想到好玩的,喜歡的,
心裡有不愉快的,我都覺得他是個好對象。

直到一次被問到很隱私的事情,
之後陸續發現,若我不與他聯絡,我似乎永遠接不到他的訊息,
更詳細一點說,我接不到他對我關懷的訊息。

於是,我開始懷疑我們是朋友嗎?

他還是會出現的,
當我可能呈現不錯的狀態時(即使我不那樣認為),
會收到一些些回應,
但我不確定,這是代表他祝福我,還是羨慕。
但聽久了,會疑惑,如果你想要,then go for it.

最近,我嘗試,把這些欣羨,當成語末助詞,無意。


還有一個人,之前提過的米國人(文一文二),
最近有一些小互動,
讓我深深感覺到他真的在take advantage of the group form some population.

他確實幫助不少外籍生沒錯,
但這些都不是無償。
因為他會不斷去跟別人說,他又幫了誰。

他也希望跟某些他「認定」的人當好朋友,
一旦他認定,他就會一直幫你,
當然你也要有一定的回應,
例如,生日趴踢不管請了誰,就一定要請他。

有人問過我,為啥這美國人都只和外籍生交往,
那時我只單純意會到,那是他個性太古怪,和所有美國人都不合,
但,我現在更腹黑的臆測,
也許外籍生對他來說,最無威脅,而且他可以一直展現他的強大。

前陣子,因為一個意外,我得載他一起去某場合(對!之前所有可能碰倒的場合我都避開),
且不說,他一路批評我車上的音樂,甚至要求我聽他保守黨的政論廣播已經讓我火冒三丈,
(在這之前坐他車,他都規定大家一定要聽一直撕哄吶喊的搖滾樂,
即使有人反應頭痛不舒服,他的回應是:「這是我的車,大家得聽他喜歡的音樂」)

回程路上,因為某道路施工封閉,但GPS卻執意要我走該條路,
我們兩個憑藉我們的大腦地圖,走了另一條替代道路,
然而,一找到那條路後,他就自動的把我GPS關掉,他說:喔!現在不需要GPS!

我心裡破口大罵,TMD,真是一個沒家教的人!

是沒錯,我開車技術沒有他好, 我是透過他介紹買到這台車,
之前他連續駕駛這台車超過兩個月,
但上了車就是我地盤,誰讓你這樣不尊重人,隨意動人家東西!
要不要用GPS是我駕駛的選擇,干你他馬的屁事!

那剎那,我熊熊想到,
這個人,不斷的在我們面前表現,他幫了多少外籍生,
不過,我從未看到他說過他欣賞任何一個外籍生的長處。

這一個發現突然某一種程度解釋了,
我從未載他面前感受到他尊重我們外籍生原有的特長,
當然也不會value我們為了適應環境的努力,
雖然他常認為,他在幫我們適應。
但我更主觀的以為,
他有個潛意識認定we are inferior than him so that he is so powerful to help us.

 

真是他馬的傲慢!

 

 

這是我最近很不了的兩種生物!

八月上旬

 

暑假三門課(正修+旁聽)其中兩門,
在上上禮拜結束最後一堂後,一整個海闊天空。

雖然我依舊在機構實習困惑掙扎。

 

搬到新家兩週,
分租美國夫婦家中的一間房間,
與另外一個樓友共享一衛浴(目前回家還沒回美國),
另外還有三隻家教超好的小狗。

房子前方有小草坪,旁邊有小車道通道屋後方的車庫和小小空地,
入厝前兩週,我都是把車子停在車道,
商討後,一天房東請我之後停在小小空地上,
熊熊,才發現,原來小空地再往後走,是一大片的草地。

7/22/2010

Cultural Diff. in Working Field

 

題外話,
在台灣,滿滿的工作欄位,總容易遭到質疑眼光。
最近一堂課上,所有同學交換履歷表進行peer review,
我的兩個reviewer都說:impressive working experience and qulified training.

其中有一個最大不同的職場文化差異是,
台灣重視忠誠,then合適性。
美國考量competence,
and they dont se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rking qulificaiton & loyalty.

No judgement,
just share my observation about culture difference.

7/21/2010

不悔?

 

到三十歲之後,確實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
特別是看到舊同事都在原單位有promotion,
於是會開始質疑過去的異動是不是只是因為任性

這裡的搖擺是因為
或許我還沒有堅信自己的抉擇,
我還沒確切見證每一段學習如何滋養我往後的職涯或者人生

另一方面,我也沒否定自己的決定,
每一段的離開之前,
不論是否有牽扯到人事,我都確定帶走一些東西,
我也都記得每一個離開的理由下一段開始的新目標

7/15/2010

新辣妹壁紙!

 

換了新版面,
大家覺得如何?
說一下你的感覺吧!

認真找了一下Picasa 3的使用方法,
感覺順手很多!

不然之前PICASA我都只拿來上傳,
一堆功能都沒好好用。
其實我是沒有要修容功能啦!不過我很在乎檔名和每張照片說明的編寫,
我用三代PICASA,一整個順手。

 

所以上傳了一些開車的照片,丟幾張來玩玩,
更詳盡的,請直接到相本看囉!

Near Future Plan

 

暑假過後,就剩最後一學期就要畢業,
以為一切即將結束,生活會比較輕鬆,
但這學期實習課開始後,頓時從超歡樂的度假模式調整到戰鬥狀態。

Luckily I have the training from the internship class,
which is to help us become a licensed counselor step by step.

Therefore, tasks for the last semester:
1. Complete 25-hours/week Internship
2. Two courses, including the one required the most assignmernts than others
3. Pass NCE (National Counselor Exam)
4. Move to Pitt
5. Apply OPT to extend my VISA
6. Find a job (send resumessssss, waaaaaaaaaait for interviews)

 

註: 真的很感謝本所的課程安排,
實習課每次都討論一個和成為諮商師很密切關連的主題,
第二週,我們討論考試題型內容與如何申請證照,
第五週的作業是寫履歷表和掛牌說明(主管機關規定),
之後,不但要針對自己履歷二修三修,
還要當同儕評審,針對同學的履歷給回饋。
真的是一步步協助我們成為諮商師。
Taxas & Ohio聽說是全美對於修課要求最多的兩州,
本校對於各科目又比別校多一些規定,
例如多一兩門課、多一學期實習、多一些實習時數的規定…
覺得在Kent State真好!

7/13/2010

Current life

日子是這樣過的:

W1:
     2-4p 1-6p:internship
     7-10p: class
W2:
     9-1130a:internship
     12-230p: class 
     3-7p: internship
     7-10p: study/check in & out@ lib
W3:
    12-230: class
     2-3p: internship—group supervision
     4-10p: class
W4:
     9a-5p:internship
     5-6p:eating& transport to the neighbor town for the later group
     6-8p: running group

That’s my current time arrangement.
The keypoiont of this scheudle is rushing here and there.

因為很緊的行程,一旦週四帶完團體一整個就很沒效率。
但是,帶團完回家路上的風景是這樣的:

 

 

 

一整個放鬆完全忘掉四天緊張的行程,
然後我就完全忘記週末應該趕的閱讀進度!!

6/22/2010

0623 雜記

 

1.
越忙寫越多,I hope.
One phrase or sentence is fine.
懶得修辭,中英夾雜。

2.
一年前,Dx學mental disorder類別、特徵,
前半學期,一整個在迷霧中,
一來是因為這個學科的概念很不熟,再者一堆疾病名稱都是新字眼,
後來追上了,也喜歡新的系統看CASE,
只是,太多東西,看似理解,但很多死背,還需要事後不斷溫故知新,
however, I dont.

上學期psychopath,學pharamacology, 學設計Tx plan,
一整個抗拒藥學、神經學,還有許多醫學字眼,
看了不知道啥字,查了不知怎麼念,合上書就忘了剛剛發生什麼事,
唸完,自己都快有psychotic symptons.
More likely to deal with the disorder instead of the cleint;
However, I have guilty because of the less efforts to this field.

這學期新課程,第一課就讓我挫折到下課後完全講不出話來,
綜合疾病概念、處遇計畫、還有臨床現象與諮商技術,
當同學陸陸續續拼湊整個Tx, 我楞在那!

其實看課程安排,頗循序漸進,且討論的比我期待的還深入,
有時候,同學講對疾病認識就像講感冒那樣正常時,
一來會心慌慌自己缺乏精神臨床經驗,
再者,總覺得美劇或美國人生活周遭談這些疾病似乎跟感冒一樣正常,
深深覺得和這些疾病很疏離。

Try out new approachesor preparing ahead before the class,
let’s see how these work.

6/21/2010

Down to the Hell

 

每學期開始,都覺得loading比上學期重。

但從來沒一次在第一週就覺得活不下去,
Extremely frustrated especially after taking the pilot test of the comprehensive exam.

Summer internship
Two class Taken
and the licensure exam in near future…maybe!

Let me figure out what it looks like.

6/04/2010

舞台劇表演

 

早期寫字,
想要寫看舞台劇心得。

但十年過去了,
我好像沒寫下多少字。

這次回來,硬是在忙碌行程看了一齣戲。
選姚老師參與的戲,好像從來沒有失望過,
至少都有一定水準。

久久沒看戲---
比較精準的說法是,久久沒看中文為主的舞台劇--
有好多好多的感受。

像是,對台灣很多的舞台劇場有種又陌生又熟悉的印象,
例如記得城市舞台往上爬有廁所,卻忘了是2F or 3F,
記得3F有欄杆,原來是二排後有,卻記成像如同國家戲劇院三四樓的一排有欄杆…
那些花費不少的學費買來的經驗,還有好多好多在劇場的享受,
既熟悉又陌生。

說到這,距離我第一齣進場觀賞的舞台劇,都已經十四年了!!Wow~

 

在美國有看過舞台劇,
因為有個機緣看了moving out的歌舞劇,不過那時英文很爛座位不佳,
沒啥太大印象。

第二次,只花少少錢,在Pitt看過Arthur Miler的Price
想到以後可能會搬到這個有很多便宜票的小劇場表演,
這是我唯一可以忍受路邊停車又滿是山坡地形的山城最大的容忍。

寫下這篇,提醒自己,有機會要寫寫舞台劇心得,
一兩句也好。

不過,忘記的機會是大一點的!哈~

5/03/2010

回台

 

5/14 - 6/7 在台灣,
晚上到,早上離開。

一樣的手機號碼,
但因為我號碼都存在舊手機裡,而充電器已經不見了,
所以跟人家借來的用的手機裡,沒有大家的電話號碼。

打淡水家裡也OK!

MSN也通。

Email (gmail的)也通!

 

See you guys in Taiwan.

4/27/2010

這半年的副修

最近比較有興趣的菜,都是台灣菜。

其實說台灣菜,我也不確定人家中國菜裡面有沒有,
但我就是很任性地認定這是台灣菜。

先是油飯,
我的作法是先炒後蒸。

不過說真的,美國的鍋鏟還真不適合台菜的「炒菜」,
隨便一翻就翻出鍋外,
然後每次也只能炒小小一份(好拉!我希望炒一次就可以一禮拜便當都做好咩!)

 

沒起念頭動手做前,都覺得油飯一定很難做,
查了一下食譜,發現並不難。
難的在於我對於糯米的不瞭解。

原來,糯米,真的只能放米料7/10的水。
一開始不放心,覺得食譜呼愣我,
所以偷偷加到8/10,然後出來就是水稀稀的油飯;
之後一次,放了很多料,
於是我心想,那這麼多料,水不用也要略微增加嗎?
果真,還是爛爛的油飯。

第三次煮,就上手了!

 

說真的,其實連炒料的時間都不長,
甚至我覺得比炒飯更簡單。

不要問我為啥有紅蘿蔔,
因為只有兩個原因:
一、我不知道要放啥料;
二、紅蘿蔔便宜!

 

如果你問我,自評如何?
首先,光是這個在米國吃不到,我的標準就可以放低很多,
再者,在怎樣,都是醬油類的菜色,就是台灣味,
所以,怎樣都好吃。

但是,至於要糯米Q、醬油炒醬味、香菇香、肉絲滑嫩,
等我回台取經吧!

 

延伸菜色:

三寶飯:就是精簡的八寶飯。

說真的,我從小到大還真沒吃過幾次八寶飯,
泰山八寶粥吃過一次,就被甜味嚇到,之後沒啥吃過。

但是喜酒宴會總是吃過甜糯米,
這個更是簡單,
我就是把紅棗、龍眼乾&糯米分別泡隔夜後,
連同枸杞就一起丟進電鍋裡蒸。
蒸完後,加談進去攪拌,完成上桌。

這部分沒有圖片,因為有兩次都拿去social了,
但我也才真正瞭解到,
不管我狂加了多少糖,
對美國人或印度人,甚至大陸人,全部都是平。淡。無。味。!!

是他們,還是我的味蕾壞了?

 

再來,還有炒米粉。

其實我很不會弄炒飯,
炒過一次米粉很失敗,
因為不會弄、平底淺鍋真的超難控制。

這次,學了阿基師,
米粉和炒料味道就容在一起了,
感覺還頗滿意。

啥?家常味?
呴!就跟你講等我回去跟我阿姨取經後,
我在來跟你說這事咩!

 

為啥炒米份,
因為我炒飯一直都炒很爛,
有一次還鬧了個笑話。

因為我實習都在黃昏(4-7pm),
所以只要有空檔,我每次都會自備便當,
也許我們覺得沒什麼,但對美國同學就很有什麼了。

首先,他們好像都很能接受,午餐晚餐不定時吃
(台灣人會不定時,但心理總會有「應該要吃飯」的念頭),
即使吃,也可以隨便吃,
餅乾加乳酪、花生、甚至使一包品客,
相較起來,我現在比較能習慣他們吃沙拉了!
畢竟前面幾項都只能算「零食」,而沙拉好歹是「正餐的前菜」,
而且沙拉有蔬菜、蛋白質(蛋 and/or cheese)、油脂(如果他們有加醬的話),
還有澱粉(如果有麵包或餅乾),算起來有正餐的營養。

至於對於我這台灣胃,沒有我最愛的水餃或湯麵,那也要吃熱呼呼的便當。
便當,當然就是熱過便當。
一熱,就有味道,加上我們打報告的地方都是沒有對外窗,
所以一盒便當人人香。

經過我半個學期的香味折磨後(相信我,熱過的食物就算不好吃也有香味),
同學已經很習慣每天都來問我:今天帶啥便當。

一次黃昏實習,在回答同學詢問後,我就去熱了便當,
那是我中午到中心後就放去冰的,
之後忙報告和接案,一直都沒去理會。

但,我都把兩個小冰箱都翻過來了,一整個就是沒有看到我的便當!!
什麼!我。便。當。不。見。了!!!

我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件事對我來講有多震撼,
至少對我們所有實習生都很震撼。

那個冰箱在諮商中心的辦公室裡,
辦公室因為有個按紀錄,嚴禁非實習生、督導、研究生、主任、教授助教之外的人可以進入,
甚至是本所學生但本學期沒有修實習或已經修完實習課的人,也都不允許進入。
所以那裡進出都是諮商人,每張臉彼此都認得,
怎麼可能諮商人會偷便當!!!

所以,我第一反應是自我懷疑:「我中午真的有放便當嗎?」
坦白說,我真的開始懷疑中午放便當的那畫面是幻覺。

當我把這事件POST到FB上時,
一堆同學都有反應了,
有些人覺得很生氣,怎麼諮商人可以偷便當,
有些人覺得太好笑,因為太荒謬了。

由同學反應,就可以猜出當事人我可能有多震驚。
我更震驚和害怕的是(對!!其實我害怕多於震驚),
因為我那天帶了超難吃得炒飯,我超怕人家誤拿後又誤吃便當,
對我、對台菜印象恐怕是一輩子的陰影,
這可是多天大的事件啊!
各位看倌,您說是不是!

所以連忙在FB上宣告,
我願意煮好吃的菜,來交換換回我便當。

這下,更笑歪一堆米國同學了!

隔天,決定打算去跟職員提提這事,
但我還是覺得很恍惚,
於是我用mystery來形容這事(這字有難以理解的神秘事件之意),
不過,理智的資深職員下斷言了:「你沒有錯覺,肯定有人誤拿」。

兩小時候,果真有人來投案了,
原來是他女友(也是所上人)留了便當給他,正好放在我上面,
他以為女友幫他準備醬料外,也順道弄了米便當,
所以把便當帶回家後才發現。

那位,跟我某道歉,
其實,我只問了他,你!沒!吃!吧!

基於保密原則,沒人知道那是誰。
不過,我們所上也才幾個男實習生,加上工作人員,
這下猜猜樂就更有趣了!

4/17/2010

作夢都會笑

 

突然想到我今天凌晨的一個夢(對!白日夢)!
我雖然每晚都做很多夢,但是醒來從來不記得,
但這一個,真的是連醒來都在笑

夢裡,我在開車(可能是出去找房子吧!),
開車開到一半,彎進一個小巷子,
發現巷子一進去全都是小吃攤,
有滷味、有鹹酥機、春捲、雞排...
其實連整個街道根本就很雷同我們以前學校到逢甲路上的街道....

我一整個很興奮,
於是就跟我身旁的朋友說,「我。要。住。在。這。裡!」

 

然後就醒來了!一整個很爽!

4/16/2010

真是TMD精闢言論

 

大陸人(聽說是北大生)寫得「台灣人為什麼不接受一國兩制

我身邊只有不碰觸兩岸敏感話題的大陸人,
沒有遇過一個理性思考說出大陸台灣不同的大陸人!

這篇,真他媽妙!

其中一段寫到:
很多大陆人缺乏对民主政治的最起码的常识,缺乏对台湾的最起码的了解,
但他们却硬是以为他们什么都懂了,都自以为看透了台湾,看透了民主,
还经常煞有介事地评论台湾的政经问题如何如何,自我感觉好得要命。
这种莫名其妙的虚妄的自信实在令人瞠目。

 

我身邊的大陸人,其實對政治很冷感,
甚至對公共參與也很冷感
(台灣人對參加社團沒興趣,但是單位辦活動就會出現,
如果沒出現,大概是因為這個活動不夠刺激),
但是對於民主有認識的,實在沒遇過。

唯一遇過的是朋友的同事,一整個對於台灣民主感到驚嘆,
因為他們一群人對於大陸貪污的形容是:
「把所有官員排一排,隔一開槍還是會有漏掉」、
「陳水扁才貪七億(?)就被關,那也太不划算了吧!」
(這些人不是醫師就是學者,看太多他們職場上的貪污事件了)

我不怕告訴美國人,我們有個貪污的總統,
當他們都不太懂台灣大陸有啥不同時,
我只告訴他們,
「我們台灣是有法律可以把貪污的總統送進看守所接受審判的!
而且沒有動用武力,沒有流血!那大陸可以做到這點嗎?」

不論是美國同學,或是他們國家還有動亂的外籍生,
大家都說台灣很棒!

至於那個忘記祖先的偏激言論,
我只會淡淡的說,
「我祖先從大陸移民到台灣大概是兩百多年前的事情,就像美國歷史一樣久。」
「國共內戰後移民到台灣的人確實不少,但在目前台灣沒有過半!」

其實我覺得,我們講的不是政治,
我覺得更像是國家認同!但那篇文章狠精闢的一點是,
我們支持的不是民進黨,也不是國民黨,是民主制度!

我不覺得這是熱血,我只是想分享給我身邊周遭美國人或其他非華人,
我。從。哪。裡。來!

 

PS:不要問我TMD是啥!!

4/14/2010

團體報告

 

關於做團體報告,
像是雲霄飛車,心情常常上上下下!

是一種不尬意輸的感覺,事實上組員也沒有再跟我比啦!
但是在語言之外,
就分工,就實質內容,我一點都不想少做一點!

第一學期,都是獨立作業。

第二學期第一份報告,同學好像很忙,
但我熟主題但搞錯方向,扣除評分上台報告,
我負責丟Ideas和做實務演練,
同學負責組織還有寫成文字稿,
還好那發抖的聲音不列入評分,
但在實務演練看到大家驚奇的表情真的很爽,
其中的「大家」,包含我忙碌沒空和我rehearse的伙伴。

第三學期做的報告,也是和一個不想輸的同學合作,
不過,共同的目標都是不想輸別組;
和多數米國人不一樣,這是一個願意花大量時間心力,細緻化報告每一個環節的伙伴,
所以我們至少比別人花了三四倍的時間在弄討論(超享受的過程),
presentation後的評論,老師的讚賞就講了十分鐘!

上學期,有個橫跨整學期的報告,
但我既搞不清楚報告方向,也沒有時間可分心力給這報告,
一整個拖累小組,那學期,我對自我評價也很低…

這學期,報告沒挑到最想要的主題,
也和完全不認識的—一個感覺超樂天,但也很行動派的—同學合作;
他對於我對於主題、架構、方向居然都全盤接受(不過我也還頗有信心啦!),
甚至就內容開始補充,
我挑article research,他就負責讀大綱篩文章,
當我摘要進度,他就開始找videos,
我說我負責講故事,她說他負責回應大眾突如其來的問題…
有沒有這麼美好啊?

Well…we’ll see very soon.
Cross your fingers for me.

希望這會是一個出色的報告!

3/05/2010

天堂所之天使同學 My Counseling Crew -- Belonging

 

今天來講講兩個所上天使,Amanda (Left) & Tara (Right).

所上很多人像Amanda一樣,大學畢業就直接念上來的,
換句話說,他們也才23-24歲(雖然對我們來說很難猜!哈!)。
某一方面,他們讀立有想法勇於批判,這點讓我很難猜,
至少不像是華人23-24歲的成人,
但對於生活、感情、職業等等,和你我所認識的23-24歲的周遭人都一樣,
他們也困惑、也很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跟他們一起時,我很少肯定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成長,
常常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但,事實不然。
現在的我,比較自在與自信,
轉身看他們,一來欣賞他們的困惑與熱情,
一來,也肯定自己曾經的經歷。

Tara,有些工作經驗,也很清楚自己的職涯規劃、有興趣的工作群,
但他一直讓我很經驗的,是他的熱情與勇氣。
上學期跟他同實習課時,他只要看到你一小小點不錯表現,
都毫不吝嗇說出他的欣賞與喜歡,
語氣之真誠,口語之熱情,都會讓人很感動。
和我的沒自信相對照,他的鼓舞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而和他進一步交流,卻是在一般非課堂上的互動,
他永遠都很興致勃勃的想聽你說話,
但不是表面上的熱情,他真的在聽你說,且有回應。
他也不是單純熱情的傻子,他很清楚且也不客氣反擊一些無理的人,
有他在的場子,氣氛總是很愉快。

Amanda & Tara 經常主辦揪團吃飯,
但也是因為他們兩個熱情邀約,
讓我參加這全都米國人的活動而不會害羞退卻,
第一次,我發現我在美國人為煮的團體的歸屬感。

 

以下,是我們0304 第四次聚餐

 

3/02/2010

又是一個辦不到

 

我才說要改過自新好好寫日誌,
結果又是一句 "辦不到" !

 

簡單摘要近況:
1. 實習實習實習
2. 上課報告交計畫
3. 打工
4. 申請機構實習ing (我現在在校內實習,暑假和秋季要去機構)

至於何時有空上來繼續寫,那就問天吧!

以上,不敬禮解散。